北京皮肤科医院简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67.html
文/梦天天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
纵观明朝历史,各种“奇才”皇帝层出不穷。朱元璋、朱棣父子以暴虐扬名古今;朱厚照的荒唐至今被人诟病;而对于朱翊钧的“怠政”,人们至今争议不断……至明朝末代,又出一木匠皇帝朱由校。看来,明朝还真是一个盛产“奇葩帝王”的朝代。摘自《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一、明朝的奇葩帝王们
1.“残暴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年少时因生活所迫,曾经当过和尚、放过牛,还参加过农民起义,但是对于自古就讲究“面子”的中华儿女而言,身份标签显得非常重要,何况还是贵为一国之君的帝王!因此,朱元璋一直将自己的出生当作耻辱,非常忌讳别人说“光、秃、僧、贼、寇……”这些和和尚、起义有关的字眼,谁若是不小心说了出来,必定惨遭厄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很多人在这场浩劫中莫名其妙丢了性命。明朝初年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因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这世作则”这段文字,被朱元璋解读为“‘光’就是‘秃’,这是在骂我是个秃驴和尚;‘生’就是‘僧’,这也是在讥讽我当过和尚;‘则’和‘贼’的读音相近,这是在骂我参加过农民起义,当过贼。”可怜徐一夔不明不白,莫名其妙人头落地。
在此次“文字狱”中,不少官员因不小心用错字,或者写错字而惨遭迫害。
后来,朱元璋又为巩固皇权、施展抱负,不惜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良将,制造了名震古今的“胡蓝之狱”。再后来,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如皇太子的老师宋濂,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等等,都惨遭灭门之灾。
可以说朱元璋自继位以来,一直在不停地屠杀。他在各州县设有“剥皮亭”,官员一旦被指控贪污,或是谋反,就会被剥皮,然后把尸体悬挂在亭子中,以示警戒。这一酷刑可谓是人神共愤。
然而,他的儿子朱棣,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更是将残暴进行到底,他即位后效仿自己的老子,大肆开展“合法”屠杀,实行了残酷至极的“瓜蔓抄”。即逮捕行动像瓜藤的须蔓一样,只要攀住则不放。总之,一旦被扣上“奸臣”的帽子,那么凡是与之相关的人都无法逃脱“瓜蔓抄”。这种做法更甚于其父的“诛九族”。朱棣认为老子的剥皮刑法过于“血腥”,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又设了很多刑法。有凌迟、磔刑,腰斩、廷杖等,其中最受朱棣喜欢的刑法是廷杖和磔刑。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下手重可当场毙命;磔刑则类似于车裂。
虽说朱元璋热衷屠杀,已经很残暴了,但是朱棣的残忍和变态更是令人发指,后人批评说:“当日文帝之暴,甚于嬴秦,奸党之诛,烈于东汉。”
2.“荒淫怠政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和明神宗朱翊钧
如果说朱元璋和朱棣残暴是过,但最起码这两位帝王都很勤政,在政治上的卓越功绩远胜于他们的暴行。那么接下来的这两位帝王简直就是明王朝史上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的笑话。
明王朝第十一任帝王朱厚照,继位以后,凭借皇权为所欲为,尽情享乐,直至宦官夺权而不自知。据记载,公园年,皇宫因为元宵节燃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武宗不但不下令扑火,反而观火并谈笑,说:“真是一棚大火。”
为了玩乐,这位帝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但不去上朝,处理政事,还在宦官的撺掇下,弃朝堂于不顾,直接私自出宫,住进了位于皇城西北的豹房。并在豹房里广招乐妓,尽享淫乐达三年之久。后人不得不感叹:“世间竟有这等皇帝!”
最终,这位皇帝死在了玩乐中,公元年,武宗在垂钓时不慎落水受寒,从而一命呜呼!终年仅三十岁。
明朝国力自神武宗起,开始衰落,到了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已经千疮百孔,好在前期有张居正力挽狂澜,然而好景不长,自张居正死后,明神宗朱翊钧疲于朝政上的尔虞我诈,便开始怠政。
神宗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长达四十八年之久,但是他怠政竟二十八年。自公元年以后,神宗彻底身居后宫,不仅不上朝,而且几年才会召见个别大臣。当时,如果有哪位大臣能有幸得见皇帝一面,就会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
如果说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残暴,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神宗便将武宗的怠政和好色继承的更加完美无缺,且上演的更加淋漓尽致。
据记载,神宗不仅怠政,且十分好色。公元年3月,他在民间大选嫔妃,仅一天就娶了“九嫔”。后期竟是对女色失了兴趣,开始玩弄小太监。他从宫中挑选出十名俊俏小太监,封为“十俊”,供他玩乐。
如此荒唐的明神宗朱翊钧,其怠政与荒淫谁敢说未曾远胜于他的祖上明武宗?
3.“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之时。然而明熹宗却不顾朝堂,依然怠政不说,还把权力都交给了宦官魏忠贤。他则每天忙于自己的“木工活”,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木匠”。
据说,他的木工活还相当不错,如果出生在民间,他定是个高级“木匠”,但是他出生皇家,且做了一国之君。然作为国君竟主次不分,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在是让人唏嘘。
他的怠政造就了大奸臣魏忠贤,魏忠贤独揽朝政,被“九千岁”,公元年,魏忠贤诬告杨涟、左光斗、袁化中等六名东林党贪污腐败,此六人除一人自杀,其余五人均死在酷刑之下。
公元年,魏忠贤故伎重演,杀害了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等人。自此,大明帝国风雨飘摇。所以,说明熹宗是明王朝的灭国皇帝也不为过。
二、刨析“奇葩帝王”们的“奇葩”之因,论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以上几个“奇葩帝王”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后代身上所继承的恶习,往往来源于先祖。朱棣之残暴来源于朱元璋,而神宗的荒淫怠政来源于武宗,熹宗的怠政来源于神宗。
可见,子承的不止是父业,还有来源于祖上的家风。所谓家风,是一种习惯法,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秩序。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因为政治需求也罢,还是自己的自卑心理作祟也罢,总之他施行了暴政,于国家而言,是建立的政权,于家庭而言,是树立的家风。因此,朱棣即位时,将这种习惯,即风气继续进行便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同样,到了武宗时代,武宗又有了荒淫怠政的恶习,所以神宗和熹宗便又继承了这一恶习,并将他发扬光大。
若祖上没有这种不良家风,那么后代沾染上这种恶习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在一个家族中,家风的建设便至关重要。
北宋著名爱国将领杨家将的一支后裔世居山西代县,数百年来,他们一直遵守着祖先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规,培养了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群体风尚,创造了亲密祥和的生活气氛,约束了家族内部成员的不良行为,维护了优良的家庭传统教育。虽说现在他们已经只能从电影和戏文中来了解他们的家族了,但是他们依然会以自己出身杨门而感到自豪。
再往近往现实一点说,据某教育机构最新的统计数据,高考状元大部分来自于教师家庭和公务员家庭。而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调研者也有做分析,这两类家庭一般都有很好的家风,即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往往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兴趣,并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恰恰这两点是一个孩子成长优秀的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如果要晚辈成器,那么长辈首先要摒弃一些坏的习惯,尽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只有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好的后代。
单选
您认为晚辈成器是否与良好的家风有关
有无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