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县 >> 代县美食 >> 道教在代县

道教在代县

国画《鸡来大吉》雁门道子

以代县为核心的雁门一代,道教的发展历史极其悠久。据《汉书·艺文志》载,早在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绵延在代县北面的恒山一带就出现了被称为“神仙”的炼丹方士。而曾是代州属地的五台山,更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名山。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凉传》卷上,引《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其《传》卷上又说:晋永嘉三年,雁门郡后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往还之士,时有望其居者。至诣寻访,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为仙者之都矣。”

可见,今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就是昔日的道教名山紫府山。紫府山上曾建有道教的紫府庙。而道教历史上极其有名的代州凤凰观,也位于紫府山南麓。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了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其弟子赵昉得道后回到故乡山西蒲县,修真服气,弘扬师道。其时还有王乔、黄安、昌荣、君澄和张铁卿等在山西河东、代州、恒山、汾州和绛州等地传播方仙道。

北魏年间,太武帝迎嵩山寇谦之落脚代州凤凰观,从而使凤凰观成为北天师道的祖庭。由此开始,凤凰观胜名远播,在唐朝时成为海内名观,至清朝,被列为古代州的八大景观之一。

凤凰观又名来仪观,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几位高道,如葛洪、寇谦之、孙思邈、刘海蟾、朱自然、董思珍、高悟贞、董参元、冯通元、孙冷然均在凤凰观依栖福地而炼形、结跏坐圜以守静,留下了众多神妙的传说,丰富了雁门一代的民间文化。

代县本土高道宋阚道宁,也在凤凰观养贞炼丹,年八十四,尸解而化。阚道宁是雁门道教文化的直接推动者,他道学渊薮、修为极深,居于深山,却和光同尘。曾经亲创道歌《道颂》作为凤凰山来仪观的课诵音乐。

跟凤凰观同属于五台山脉的赵杲观,有三晋第一观的美誉,为春秋末期,赵襄子灭代,丞相赵杲引护代王家眷避难之地。

道教在代县有过辉煌的历史,到如今,道教在代县依然拥有周边县市所没有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地区第一所经过宗教部门批准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就在代县。如今,忻州地区仅有的三所合法道教场所中的两所就在代县。它们是位于明末重臣孙传庭故乡桂家窑村的崇真观和位于白人岩前面的九龙观。

截止目前,代县拥有中国道协认证的教职人员六名,拥有接受过冠巾或者传度的全真、正一道士近二十名,拥有道教信士数百名。这一数字,在忻州地区位居前例。

道教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鲁迅所言: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没有道教,就不会有如今墨分五色、淡雅赏素的中国画,就不会有以物拟人的中国文学,就不会中国人知白守黑、尊崇自然的思维方式……

发展与延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担当,为老君爷传承法脉,是我们当代奉道之士义不容辞的职责。

老君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教在代县曾今的辉煌历史已如云篆天书般只可仰望,而未来的足迹能否闪光,全在于今天这些秉道而行的你我。

雁门道子于庚子年三月二十七

《梅花小鸟》雁门道子

雁斋志异:

今天听赵道讲姨姨的故事,记录下来,让人体会修行的神奇。赵道的姨姨年轻时候命运多舛,后来学佛。若干年后,突然有了神奇的灵感,常常出语成真。今年二月十五,她与女儿闲坐,突然自言自语:我走后不要订鼓,要一班佛乐。女儿听到非常吃惊——母亲五十多岁,身体非常好,没有任何疾患,怎么突然说出这话来?于是问母亲:“我惹你生气了吗?”母亲答:“没有啊!怎么了?”女儿说你刚才为什么好端端就说要走了?母亲很诧异:“我没有说啊!”六天后,母亲卖了玉米,次日又卖了玉米棒子,二十三那天上午出门打了饥荒,回家后就突发急症,送医院不治,回家故去。……人的生命都有固定的运限,赵道的姨姨,了却了今生的债务,挥挥手,奔佛祖的光明而去了。

天下事,无奇不有,雁斋志异,只记录笔者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之事。

.4.19

雁门道子:出生在九塞之首,雄关无双的雁门关下。素慕“丹房炉暖日暮烟霞”的道家生活。年受道教净明派传度,每日焚香观心,坐圆守静;偶尔画笔耕心,文字济世;愿与天下仙友,弹铗北溟苍梧,采药十洲三岛。

现为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艺术委员。

雁门道子

财帛无心,有德斯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