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古代南京城的地标建筑蔓蔓说文

明代宫殿之中取消了文武楼的设置。将钟、鼓楼转移到了城市中来。那么,钟、鼓楼的位置是如何考虑的?明朝初年朱元璋营建都城南京时,把所建之鼓楼、钟楼独立了出来。在元大都中,钟楼、鼓楼共同布置于城市中轴线上,居于城市地理位置的中心,是城市中具有报时、报警之重要功能的公共设施。

南京大钟亭现状

南京鼓楼网络图

而南京城中的钟、鼓楼并不如元大都一样设于宫城之后,而是遵循南京城独特的山川形胜,将鼓楼独立设置于军事区与市民生活区之间的城市中心制高点上。这样,当黄泥岗上的鼓楼鼓声响起,在明南京城不规则的城池中,即使远离宫城与繁华的居民区,也能闻声作息。同时鼓楼的位置距离明南京外城的十三个城门距离大致相等。大大有利于每天清晨击鼓,报知各处城关开启城门之需。因此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南京鼓楼设在明南京城地理位置的中心点与制高点的用意了。从这一点看,明南京鼓楼位置的选择或许也受到前朝元大都钟鼓楼居于城市之中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明初南京鼓楼应是继承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州军子城谯楼制度传统,结合南京城市独特的山川地理形胜而建立的符合明初都城管理制度的新体制。自明代开始,钟鼓楼之制日益完善,对州府城市规划与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时鼓楼普及于郡县,清时尤甚,从城郭到乡村均起高楼,置鼓于楼上,对明代后来北方州府城市的规划与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承上启下作用。明初朱元璋开创一代新制,使得作为明朝帝都之中最重要的官方建筑之一—明代南京鼓楼,蕴含的丰富的钟鼓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山西代县边靖楼

南京大钟亭现状

时至清初,南京鼓楼与钟楼由于历经战火,城楼均已坍塌。到清康熙年间,遭毁之钟楼仍未修复,后将独存之卧钟迁至鼓楼东侧新建的大钟亭内。而鼓楼唯余城台。但不久,清康熙帝南巡至此,又带来了鼓楼新的生机。

南京鼓楼室内清代“圣谕”碑

南京鼓楼清晚期外观来源:《老南京:旧影秦淮》

清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皇帝玄烨为根治黄河、整顿吏治,于十一月初一到达江宁,初二登上鼓楼城台,凭高远眺,纵览金陵风貌。当时兵部右侍郎王新命率部数万人迎驾至此。初四康熙欲启程返京,临行时一再告诫大小官员必须“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

南京鼓楼网络图

事后,王新命等为牢记圣命,于康熙二十四年将“圣谕”刻石树碑于鼓楼城台正中,并建楼保护。因碑文内容是皇帝对官员们的告诫,故称该碑为“戒碑”,由碑额、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通高5.4米。因此,南京鼓楼名为鼓楼,实为“碑楼”。经过这一改头换面,这才有了“明鼓清碑”之称。清初所建的碑楼样式现存图片资料中的鼓楼应是清晚期进行过整修之后的面貌。此时的鼓楼大殿外观看为二层,实际内部空间仅一层。为重檐歇山顶殿堂式建筑,殿身三间三进,周以回廊。各层檐口、屋角起翘较高,采用南方做法,依稀可见上下檐角柱与梁枋间有雕刻精美的斜撑,与今天鼓楼形制如出一辙。清代鼓楼仍延用明代,城台南北拱门开敞,供行人穿行。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年3月刊,郭华瑜《—南京鼓楼的前世今生(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