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二月二习俗李培根代州风情

来源:雁门风情代县二月二习俗李培根二月二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日。首先,二月二这天要对所有的公众神祗和家庭神明进行最后一次隆重祭祀。这一天,对家中神龛、神主的祭祀,都要象春节祭祀时一样,既要在所有的神祗前摆供品(供品较春节时简单),又要三响炮、三敬纸、三上香。对观音殿、财神庙、五道庙、玉皇阁、魁星阁等公共神祗的祭祀,周围的居民不仅要在神像前上香敬纸,还要在神殿前垒旺火、请鼓班、响炮竹,有的地方甚至要点焰火。人们在用所有的传统方式对神祗进行最后的祭祀。二月二的祭祀活动一旦结束,家中的神祗就会用帘幔遮挡起来,神主就会归置到匣函中,所有的祭祀器具也会收藏起来。就连表示喜庆的灯笼也会在这一天摘下来。二月二过后,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也就从此结束。从祭祀的意义上讲,只有二月二过后,一年一度的大年才算结束。过去,代县还有二月二搬枣山的习俗。所谓枣山,就是在春节时用白面和红枣捏一个三角形面塑供在灶神前。到二月二这天,家长便把这个三角形面塑从神像前撤走,让家人食用。因这个面塑寄托着家人吉祥、富裕的希望,因此这个面塑也叫做“金山”、“银山”,而撤走面塑的过程叫作“搬金山”“搬银山”,食用面塑的过程叫做“咬金”、“咬银”。二月二引潜龙是民间最郑重的习俗。所谓引潜龙,就是在二月二凌晨太阳还没有出山的时候,用水桶从井里打一桶清水,水中放置几枚制钱或硬币,然后供奉在财神像前。也有的人家要在财神爷面前用制钱或钢币摆一个钱形图案,俗称“打钱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俗认为,龙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吉祥,也能给人们带来财富。在春节祭祀活动期间,龙一直蛰伏着。一旦到了二月二这天,龙就会渐渐苏醒,为人间造福。民俗还认为,龙就在井里潜伏着,只要一早去井里打水,就会把潜龙引到自己家里,给自己家里带来吉祥和财富。因钱是财富的代表,因此人们也把潜龙叫做“钱龙儿”。因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和财富,代县的好多民俗都是围绕着龙来做文章的。“剃龙头”:这一天,男人们都要剃头,俗称“剃龙头”。认为这天剃头就是在用自己的头为龙来打扮,就会获得龙的青睐,赢得一年的好运。“按龙眼”:这一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俗称“按龙眼”,认为吃了饺子就等于给龙按了眼睛,会赢得龙的欢心,获得一年好运。“披龙皮”;这天中午,家家户户都会烙煎饼、吃煎饼,俗称“披龙皮”,认为烙煎饼就等于给龙披了新皮,也会赢得龙的欢心,获得一年好运。“按龙须”,即吃面条。因面条就像龙的胡须,认为吃了面条就像给龙按了胡须,也会赢得龙的欢心,获得一年好运。此外,二月二还有一些与龙有关的忌讳。如:忌做针线,以防刺瞎龙眼。忌使用剪刀,以防刺伤龙身,忌生米下灶,以防造成龙疤。这些习俗都体现出对龙的敬畏和呵护。按照代县的习俗,过去外出做生意、做工的人们,只有过了二月二以后才会出门,煤矿等动山动土的厂矿,也会选择在二月二以后开工。因为民俗认为,二月二前,神祗和祖宗的祭祀的还没有完毕,代表吉祥和财富的龙还在地下潜伏着,如果二月二前就出门,是对神祗和祖宗的大不敬,就会引起神祗和祖宗的不满;如果二月二前就动工,很可能会伤及潜龙,给自己带来灾难。因此,民俗把二月二看成了承前启后的日子,也把这一天当作了一年奋斗的开始。此外,二月二这天,代县还有一些与其它生物有关的习俗和忌讳:二月二炒豆豆的习俗。这天好多人家都会炒一些黄豆、玉米、大豆等。认为这天炒豆豆,就会呛走蚰蜒勾角和虫虫牛牛,使家人一年不受害虫的侵害。二月二忌捣炭、捣石头,认为二月二这天不仅潜伏的龙会苏醒,潜伏了一年的狼也会苏醒。如果这天捣炭或捣石头,就会让潜伏的狼群受惊,给人畜带来危害。过去,狼的危害十分严重,民间素有“二月半,挑小蒜,狼逮住吃一半”的童谣,为了防止狼群的危害,二月二这天,好多人家还会在墙头上用白灰画一些圆圈,用这种标志来吓唬狼群。二月二既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日子,也是一个振奋精神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特别是有关龙的习俗,人们把对龙的呵护行为都体现在人的身上,实际是在用龙的精神鼓励自己,让休闲了一个冬春的自己从此振奋起来,开始新的奋斗,创造新的财富。作者简介:李培根,男,民俗文化爱好者。多年来,致力于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著有《代县婚丧礼仪》、《代州风情》、《代县方言大全》等。现担任《代州风情》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