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县 >> 代县美食 >> 随笔孙毅烟雨楼台

随笔孙毅烟雨楼台

北京最大酒渣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
医院订阅哦

榆次清虚阁(摄于年11月2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起烟雨楼台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杜牧的《江南春》。然而,在这庚子“多事之春”,多少人春锁“深闺”梦回江南之时,我想到的是家乡山西的烟雨楼台。

古代与当今一样,一州一县的父母官也乐于打造城市的形象工程,但与如今以“大高楼、大马路、大广场”为代表的所谓城市形象工程不同,古人打造的多是楼阁亭台。这些土木结构的建筑没有钢筋水泥支撑,却有着超强的生命力,有的历经千百年风雨,如今仍岿然屹立;有的经过了数次的坍塌和重建,涅槃重生;有的虽毁于自然灾害或兵火战乱,却依然“矗立”在当地人的传说中。无论如何,这些古代的城市地标建筑见证了千百年来市民的悲欢往事和历史的沧桑变幻,早已融入了本地城市的血脉。

先从近处说起,榆次老城思凤楼就是一座有故事的楼台,这主要和历史上榆次两位有名的县令有关。

淮源风景区惊飞的雄雉(图片摄于年10月22日)

一位是荀藐,西晋咸宁年间任榆次令。史料记载,荀藐主政榆次期间,“尊五美屏四恶”,为政以德,治有善迹,深得百姓爱戴。相传咸宁二年()六月成群的大鸟翔集榆次,人们纷纷传言:“凤凰来仪,乃荀公德义所感。”年10月22日,我在桐柏山淮源风景区的盘山路上,偶遇路边惊飞的雄雉,“大鸟”忽然从车头略过,那感觉真如遇见“神鸟”一般。可以想见,当时“成群的大鸟翔集榆次”,城中百姓是何等震感呀!

另一位是文彦博,山西介休人,自幼聪颖,七岁“灌水浮球”的故事流传至今。宋天圣五年()二十二岁一甲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绛州翼城县。二十五岁受命以殿中丞,知榆次县,当时,榆次是山西人口最多的县邑,文彦博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广施仁政,使当地民泰物丰。文彦博景仰前贤荀藐,向往大鸟翔集的美好景象,知榆次县三年后,在县衙东侧修建了思凤楼。

榆次老城思凤楼(图片摄于年8月24日)

文彦博建思凤楼固然有“思贤怀古”之念,但也少不了文人的“烟雨楼台”之情。中国古代建筑是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之一,具有高深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艺术美感。自古以来,文人习惯借用山水等具象的事物来表情达意,明志抒怀。而对于像文彦博这样身在仕途的文人来说,寄情于楼台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吧。文彦博建造思凤楼是想再次招来凤凰吗?不尽然,我想这一来是出于其文人的济世情怀,把思凤楼当作效法荀藐为政牧民之道的座右铭;二来是出于其文人的山水情怀,闲时,既可携友登楼吟诗作赋,亦可独居楼台感悟人生。

年处暑后一日,榆次落下一场秋雨,我冒雨来到老城,东大街上只有零星几拨外地的游人,我躲雨在路南的门檐下看着思凤楼,想象着九百八十六年前,也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早上,二十八岁的县太爷文彦博站在思凤楼上向东张望,街上行人打着油纸伞在石板路亦或泥土路上来来往往,百米外的城隍庙门前,有搭棚卖着熟肉烧饼的,有卖麻叶儿老豆腐的,也有一大早推着“卜拉只”进城的农民叫卖着蔬菜瓜果……推车的买卖的一片繁华。文彦博当时在想着什么无人知晓,不过,他一定为眼前稳定繁华的市景感到欣慰,对自己的人生仕途满怀希望。

如果说榆次的思凤楼是县太爷忧思怀古之处,那么清虚阁就是老百姓信仰寄托之地。清虚阁坐落于城南的郭城中心,为纯木结构三重檐二层楼阁,整个楼体由底部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独立街心,四面通行,是古代榆次城的地标性建筑。

榆次清虚阁旧照(图片源于

榆次故事)

清虚阁又名玉皇阁,俗称南阁,二层阁楼宽大明亮,自古一直供奉着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充分体现了民间佛道融合的众生信仰。清虚阁的两副楹联,把佛道两家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清岂易清,欲清须一尘不染;

虚诚难虚,要虚宜万缘皆空。

清能生悟,虚能引和,

胸无尘埃天地小,四面云山都入眼;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心存禅意咫尺宽,万事随缘皆有味。

我就出生在南阁附近的一处大门院里,从小看着南阁并听着南阁的故事长大。即便外出求学工作后,每次回乡省亲都会专意到南阁下看一看,坐一坐,听阁儿下闲坐的老汉们捣歇捣歇。改革开放后,碰上初一、十五,还能看到婆姨们三两相跟,登楼朝拜、掷珓问吉。

离开榆次,我们去看晋中地界上一处独特的楼阁——中国目前仅存的祆教建筑——介休祆神楼。介休是文彦博的家乡,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据考祆教源自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于北魏年间传至中国。祆教早已在世界各地消亡,这个曾经的世界性宗教也痕迹难觅了。

介休祆神楼(图片源于

Baidu图片)

这座“硕果仅存”的祆神楼也几乎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施政中毁坏殆尽。要说祆神楼能“从一堆劈柴中浴火重生”,是得益于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介休博物馆原馆长师延龄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竭诚奉献。

祆神楼始建于元代,由乐楼、山门、过街楼三部分组成。它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又是顺城关大街过街楼。这样高大的建筑物在庙内有限的空间是容纳不下的,所以,当初的设计建造者将其一部分扩张到街心,既达到雄壮稳定的设计要求,又突出了街心重檐十字歇山顶的过街楼,营造了介休城的一处美妙景观。解放前夕,阎锡山守军将过街楼当成碉堡,作为守城的第二道防线,遭到严重破坏。年5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将祆神楼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3月,因祆神楼塌毁严重,被省里降格为县级保护单位。年,驻介炮旅卡秋莎炮车从过街楼下通过,撞折了楼体东北侧的檐柱,导致与二重檐连在一起的抱厦下沉,主管单位协同炮旅即时支顶,避免了抱厦塌毁。年7月,原业主介休新华书店将祆神楼的地皮以3万6千元的价格卖给拔丝厂。如此,祆神楼终将不保。时任介休博物馆馆长师延龄先生找有关领导反映,并和拔丝厂的管理部门交涉,人微言轻,均不得要领。眼看拔丝厂已在庙西挖基建楼,“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成就,在古代建筑遗物中不可多得”的祆神楼将毁于一旦。在此关键时刻,适逢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颔先生莅介找师延龄先生商讨文稿,并交待:“这次来介休是私人访问,不要惊动县里领导。”师先生却像看到“一线生机”,迫不及待地向张颔局长汇报了祆神楼情况,张闻之大惊,即赴现场,表示这是出卖文物保护单位的严重事件。当即,二人疾步赶到县委找当时的县委张书记,不巧书记下乡,便请办公室的同志转达,要求安排时间和书记面谈。当日下午,县里张书记、贾县长、任副书记、郭副县长到张颔先生住地县委第一招待所回访。祆神楼问题得到高度重视,责成任副书记协调解决。结果是终止“买卖协议”,由县博物馆仍以3万6千元的价格将产权收回。从而,祆神楼直接置于文物部门管理之下,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维修了。

维修前的祆神楼

(图片源于《三晋名楼祆神楼维修始末》)

然而,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文物维修何其难也!从年提出修复祆神楼设想起,作为兼任维修工程办公室主任的师延龄先生就走上了一条“十年维修”的漫漫征程。期间,祆神楼经历了专家“只剩下一堆劈柴了”的泄气鉴定;经受了“打包”搬迁到太原迎泽公园的“争楼”困扰;遭受了五级地震的进一步“摧残”;遇到了经费不足几度停工的羁绊……无奈之下,师先生决定依靠本地工人农民组成维修队伍,和大家一起干中学,学中干。毕竟是本地人,大家对家乡的古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仰,以祆神楼为“师”,钻研古建维修技术,慢工出细活,维修工作有了明显成效。维修遇到最大的难题是:由于路面升高,台明及柱础已经低于路面1.5米,必须将楼体升高。现成的办法就是落架抬升,但过街楼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经费远远不够。最后,选煤厂技工赵锡光和起重工李有富提出“将楼体固定,整体提升”。方案经省里审批后实施,事前量算整楼尺寸、重量,将楼体金柱檐柱用钢结构牢牢锁定,以铁轨做底托,选好承重点,用12个50吨千斤顶顶升,顶升一程,用枕木填塞千斤顶行程,然后将楼体放在枕木上,再行顶升……如此,经10层顶升,到达要求高度。柱础地基浇铸,待混凝土凝固后安放楼体,经两个月的施工完成抬升。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得到省文物局、省古建所的肯定和表扬。

祆神楼大修后,又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岁月,至今丰姿绰约,风彩依然。

祆神楼飞檐一角(图片源于

砾华漫步)

一座祆神楼写得篇幅有点大,主要是被师延龄先生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所感动。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然而,由于地方上城市文化意识不强,文物保护部门权威性不够,多方利益纠葛等原因,使得许多文物古迹在拆迁改造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可以说,每一处历史古建光鲜的背后都有像师延龄先生这样的文物工作者的坚持和奉献。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中唐诗人刘皂一首七绝《渡桑干》写尽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一千二百多年来,有多少与刘皂同命运的士文人迎朔风、渡桑干,走上了这条离乡北去之路,明代嘉州七贤之一的张凤羾就是其中的一员。张凤羾,弘治九年进士,正德年间在山西任职达16年,曾任大同知府,官至山西按察使,为大明王朝守护着长城“外三关”。履职期间,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的边靖楼必定是张凤羾时常巡察之地。

边靖楼(图片源于

Baidu图片)

边靖楼矗立于古老的代州(代县)城中心,与“大雁低飞、文人慨叹”的雁门关南北相望,在明代是一座军事指挥楼。楼基宽博,楼体高大,一条25米长6.2米宽的砖砌斜坡马道直通楼基顶面,当年张凤羾身着戎装会同僚、携部属,沿马道“共登青云”是何其威风。

边靖楼“共登青云”马道(图片摄于年6月)

广袤的晋北大地虽然从战国至明代一直是中原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征战地,但毕竟“备战”远多于“杀伐”,“和平互市”还是民族交流的主要形态。每当“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的时节,张凤羾登上城楼,向南远眺,一丝愁绪涌上心头,留下了寄情诗篇:

世事风飘与浪浮,尘纷坐久慕清幽。

黄沙塞外无停骑,白发年来已上头。

禾黍千家占乐岁,梧桐一叶报新秋。

边陲欲断匈奴臂,安得余闲访贯休。

鹳雀楼(图片源于

Baidu百科)

山西的楼台,最有名的当数鹳雀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位于蒲州(永济)城西的黄河东岸,不远处就是连通秦晋的黄河浮桥——蒲津桥。鹳雀楼以其坐守河东,西临蒲津之便,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之势,引得文人墨客竞相登临,留下一首首诗篇。

唐开元年间,一日,王之涣踏过“蹄声如雨,车音如雷”的蒲津桥,来到蒲州,登上鹳雀楼。近观草木丰茂,鹳雀翩跹;远望浮桥蜿蜒,大河汤汤。面对胜景,王之涣感受自我的渺小、宇宙之无穷,忘却了仕途失意,满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吟出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此,也赋予了鹳雀楼传唱千古的诗情,就连那唤作鹳雀的鸟儿也充满了灵性。这就是盛唐气象,只有精神的自由与高飞才能拥有“千里目”吧?

楼台有“名楼”,更多的是“小楼”。登上层楼,文人或“兼济天下”在山水间言志,或“独善其身”于花草中抒情。一座座楼台都承载了深沉而丰富的人文情怀,为古人与后人搭建了精神文化的桥梁。

山西楼台集锦(图片源于

段彬)

年轻的历史学者段彬先生多年醉心于山西古建寻访与城市旧影搜集,用心寻觅了山西境内的座市井楼阁。除本文介绍的五座外,现存的楼阁还有:

太谷鼓楼,平遥市楼,介休西刘屯镇河楼,介休石屯环翠桥玉皇楼,汾州府(汾阳)南关南熏楼,汾州府(汾阳)北关五佛楼,孝义中阳楼,文水孝义镇市楼,文水石永市楼,临县魁星阁,方山大武鼓楼,石楼鼓楼,中阳钟楼,大同鼓楼,大同魁星楼,天镇新平堡玉皇阁,河曲护城楼,宁武府鼓楼,繁峙鼓楼,岢岚钟鼓楼,平阳府(临汾)鼓楼,霍州鼓楼,隰州(隰县)鼓楼,绛州(新绛)鼓楼,绛州(新绛)钟楼,太平县(襄汾汾城镇)鼓楼,襄汾京安钟楼,洪洞关帝楼,曲沃四牌楼(珍品),翼城四牌坊(珍品),翼城石牌楼,翼城钟楼,运城鼓楼,运城西王文昌阁,临晋县(临猗临晋镇)钟楼,万荣飞云楼(珍品),万荣秋风楼(珍品),潞安府(长治)魁星阁,长治县南宋五凤楼,长治湛上玄帝阁(珍品),陵川春秋阁,陵川魁星楼,阳泉牵牛镇三甲阁,平定州阳春楼,平定宋家庄三面阁等。(这里选取的楼阁以城内的市井楼阁为主,堡门、关隘、乐楼,城墙上的城楼、角楼,以及大多寺观楼阁和普通乡村楼阁等数量庞大,无法统计,未列入。)

山桃(图片摄于年3月14日)

楼下的桃枝已经努出了花蕾,春天真的来了。

年3月14日于万柏林

1

END

1

孙毅,男,山西人,年出生,年考入大连舰艇学院海测系,年毕业,曾从事海洋测量工作33年。

相关阅读推荐

作品展示▏孙毅:南冥有雀随笔▏孙毅:童年撷趣(四)随笔▏孙毅:童年撷趣(三)随笔▏孙毅:童年撷趣(二)随笔▏孙毅:童年撷趣(一)随笔▏孙毅:猴儿岭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