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吕梁搬出新生活拓宽致富路

搬出新生活拓宽致富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省忻州、吕梁在异地搬迁中,把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坚中之坚,把产业培育、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忻州台记者赵晋平:

这里是忻州,我身后就是代县最大的扶贫移民安置点滨河新区,在这里安置了全县10个乡镇多户移民搬迁户。

杨少彦是枣林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帮扶下,他们一家四口只花了一万多元就住上了90多平米的新楼房。

代县滨河移民小区搬迁户杨少彦:

现在住到这里条件特别好,买东西也方便了。

滨河移民小区共安置扶贫移民搬迁户多户,为保障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小区不仅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还规划建设了亩的扶贫产业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增收岗位。

代县滨河移民小区搬迁户杨少彦:

现在日子可比以前好了,袜厂(上班)每个月我还能挣个两三千元。

杨少彦所说的袜厂就是滨河小区扶贫产业园引进的雁弘纺织有限公司,滨河小区的许多妇女在家门口就实现了上岗就业。

记者:

我们现在来到了建在代县滨河移民小区的雁弘纺织加工车间,我们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着,而他们当中一半以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代县滨河移民小区搬迁户王美珍:

政府给咱们建厂以后,我们好多姐妹们都来工厂打工,工资还挺高的,比较开心吧。

围绕“一户一人”就业目标,代县把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作为保障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举措,发展扶贫车间12个、家庭工坊多个,带动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

代县扶贫办移民股股长王玉林:

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一人就业的目标。

吕梁台记者张益铭:

这里是吕梁,我现在是在临县丰林专业种植合作社,大家可以看到一排排光伏板整齐而立,而在这些光伏板下则是当地特色的枣木香菇种植大棚,今年的第一茬香菇已经出菇,这两天社员们正在忙着采摘。

棚上发电、棚下种植,这种因地制宜引导地方发展特色产业的光伏扶贫模式,点亮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路。在临县,全县90%以上的光伏电站实施了“光伏+”,在板下种香菇、种药材、搞养殖,贫困户既能在合作社打工,还能享受光伏收益。

临县白文镇庙坪村丰林专业种植合作社社员郝生旭:

我在香菇棚里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元,光伏(分红)给我补(每年)年,生活还挺不错。

在临县,不仅户贫困户实现了在“光伏+”合作社就业,依托光伏扶贫收益,还产生了新的12种公益性就业岗位。在临县康家湾村,贫困户王小兰和丈夫从去年开始在村里上了班。

临县木瓜坪乡康家沟村村民王小兰:

自从村里面有了这个公益岗位,我当了保洁员,老公当了清运工,我一年收入0多,老公一年收入一万多,而且还不耽误种地,两全其美。

截至目前,吕梁市光伏扶贫收益2.2亿元,全市各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个。今年,吕梁还计划新实施“光伏+”产业亩,新增公益性岗位4.5万个,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