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小县城,名气不大但却汇集了众多国宝级文物
山西,是一块令人惊奇的旅游胜地,特别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小城市,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代县,在山西省的东北方,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却是通往雁门关的必经之地。漫步在代县大街小巷,可以看到90多年前的老风貌,充满了岁月的气息。
代县的边疆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万里长城的“第一城”的卞景阁、华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代县文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佛陀摩尼舍利塔的一尊。
这些都是长城雁门关这一古老的钢铁洪流的遗迹,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以历史文化遗址为基础,对代县的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了探讨。走进代县,一脚踩一脚,一脚踏出,就有一座国家宝藏。首先,请注意一下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年),距今余年。这个有着类似于尖塔形状的建筑风格的塔楼,是阿育建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这是目前中国十九个佛塔中的一个,传说每个佛塔下面都有一个地下宫殿,里面存放着许多佛教的舍利子和其他一些贵重的东西。
代县阿育王塔以其独特的藏族特色,被列为第5批国家重点文化遗产,并可免费游览。
然后我们就去了代县的文庙.代县文庙建于唐朝贞观四年(),是目前华北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儒家书院。
文庙由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组成,各有特色。在这些建筑中,最为醒目的就是所采用的“孔雀蓝瓦”,经过一段已经绝迹的烧成工艺,使得这块瓦看上去更加的经典和漂亮。文庙墙上雕满了神话故事里的神兽龙凤,还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等四大君子,历经数百年仍是光洁如故。
代县文庙于年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
代县的“边景阁”位于东大街和西大街交汇处,是全县第一高楼。此塔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年),为雁门关上的一个主要的防御工事,用以进行战场上的指挥和侦察。
年6月25日,我国将其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
终于,到了雁门关长城的一部分。雁门关是明朝“九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雁门关出来,就是边关,和宁武关和偏头关一起,被称为“内三关”。
明朝雁门关与杨家将关系紧密,是古代军事要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它与《水浒传》中的杨家将关系紧密。雁门关长城的这一部分,在年6月25日,被国家列为第5个国家重要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