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容与宗族以山西代县为中心

韩朝建

民俗研究  -09-15

[摘要]山西代县的宗族礼仪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容的祭祀,容主要由祖像“影”和神主牌演变而成,且同时融合了影、神主、祠堂、族谱等诸多宗族要素的形制和功能。在其修传和管理上,能够区分和组织不同的人群。容在清代地方社会变动以及宗族庶民化的催生下得以流行,并最终成为华北宗族的重要表征。

[关键词]容;宗族;华北;代县

笔者近年在山西北部的代县等地进行田野考察时,注意到当地宗族在农历新年和族众娶亲之日,会祭祀一幅神主图,这幅图在晋北通常被称作“容”(音yun)。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幅排列了历代祖先神主的世系图,有时候最上面的几代还会附上小幅的祖像,大部分世系图的周围还绘有一个祠堂的轮廓,包括祠堂大门、烧香用的明台、正堂,有的在大门外面还题有对联,使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祠堂图。在代县,祭拜容的场合是春节与族人娶亲的日子。容普遍流行于中国北方的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各省,甚至中国东南的福建也有这样的图——尽管它们的名称各异,祭祀的时间和仪式也不尽相同。①

提到对容的研究,不能不提孔迈隆(MyronCohen)多年前的一个观察。为了区别基于东南地区研究的弗里德曼的宗族模式,孔迈隆提出了宗族的华北模式,他在对河北新城县杨满撒村的宗族进行研究后发现,容(孔文中称“家谱”)体现了宗族的两个面相:一方面,容只能在长门传承,次子以下只能另传新容,另传的容只能往前追溯若干代,长幼秩序体现了宗族仪式上的统合性;该仪式统合性还表现在祖坟的昭穆顺序、拜年礼仪等其它方面,此方面完全取决于门支长幼的秩序。另一方面,从始祖算起的容其实能够包罗所有的后人,在对共同祖先祭祀这一点上,所有的成员是平等的;平等性最重要的体现是祠堂祭祖、清明会和祖产的管理方面,其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方面主要受非血缘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前者他称为固定系谱模式(fixedgenealogicalmode),后者称为联合模式(associationalmode),他认为华北模式其实是二者的结合,后者类似华南但比较弱,相比较而言前者更能体现华北宗族的特点。①

在这个华北模式中,孔迈隆强调的是血缘的亲属关系对于维系宗族、展现宗族团结的重要性,但他不易处理的是如何把政治经济因素纳入到解释框架中,他试图在“亲属关系”和“社团成员”中做出区分,但是这样做似乎并无太多意义,因为宗族本质上不是血缘的,不是家庭自然裂变的结果,而是拟血缘的,是一群人有意识地建构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在代县,容的祭拜有的是在单个家庭范围内,有的则超出家庭,变成宗族仪式的一部分,在后者这种情况下,容的世系根本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亲属关系,而是一个事实和想象的混合体,本文要处理的即是宗族礼仪中的容。本文以田野搜集到的容和家谱资料为基础,对容的历史演变、容与其它宗族要素的关系以及它在华北宗族发展中的角色进行一些分析,以此探讨容何以能成为华北宗族的重要表征。

一、由影、神主到容的转变

代县(近代以前称代州)位于山西省的东北方,北临雁门关诸隘口,南临五台山脉,中间自东北向西南的是滹沱河。代县被地方政权统治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②代县现存大量唐宋以来的金石材料和其它文献,表明这里的社会文化曾发生过多次变化。本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