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尽责见初心敢作敢为担使命记新高乡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新高乡翟街村的脱贫工作走在全乡的前列,村务公开、基层党建、农村文化、扫黑除恶、贫困村提升等工作均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一切与第一书记张树林的帮扶是分不开的。

当了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张树林,在新高乡翟街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大显身手。他深入基层,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他知难而进,奋勇当先,敢作敢为替党分忧,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也为派出单位争得了荣誉。

“这位书记不简单”

作为第一书记,张树林的到任有点与众不同。寒冬,陌生的小村庄,空荡空荡无人的街巷。当他下车欣喜地向新高乡翟街村里一位老汉问路时,老汉边上下打量边有所戒备地回问这个原平口音浓重的陌生中年男人。张树林自报家门,老汉一句“又是一个第一书记”,就头也没回地走了……

按老汉的指引,张树林见到了村长,主动做了遍自我介绍,没有客气的寒暄,没有热情的接待,有的只是一句淡淡的回答:

“哦,知道,你来之前乡长已经和我说过了。走哇,正好我有点事,一起过去,看看你的本事!”村长说。

当时正值年翟街村整村退出阶段,涉及到贫困户脱贫退出签字,在人均收入测算、“一超五有”、“两不愁三保障”等一系列脱贫指标均达标的情况下,贫困户李××却始终不肯在验收相关资料上签字,不配合帮扶责任人的工作,工作人员也不断地与其沟通,但没有收效,贫困户李××一直以沉默来应对,一时间工作陷入了僵局。

眼下张树林头天报到,村长心里头寻思着到要看看这个第一书记的能耐,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个“花架子”、“空壳子”。

张树林从村长口中简单了解了李××的情况之后,顾不上风尘仆仆与旅途的劳累,主动请缨要求试着做做思想工作。当时天色已晚,星月高挂,张树林瑟瑟地往紧裹了裹外套,跟着村长来到了李××家中。

刚开始李××同样情绪比较抵触,不愿意多讲话。张树林便转换工作思路,先从询问家庭情况开始,热心地对李××的家庭情况嘘寒问暖起来,收入怎么样,过冬的煤够不够烧,子女就业情况,妻子的疾病情况……等等,慢慢地,李××对张树林的诚意所打动,话语也渐渐多了起来。

后来谈到不愿在退出资料上签字的问题,原来是因为危房改造后,没有后续能力进行装饰而无法入住不愿意签字。

说实话,类似李××这样贫困户的想法,是不在国家扶贫政策之内的。张树林针对这种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致地做起工作来:

“国家给予贫困户危房改造的政策,这里面可是不带危房装修的,我们不能给理解偏了。人家倒给了面子啦,咱总不能还要里子吧。再说了,你这盖起了房子不装修,村里人会咋看你呢?你就甘心这样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吗……”

一番耐心的思想工作之后,李××终于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错误意识,当即便在退出验收表上签了字,村长也对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张树林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慢慢得知为什么当初刚来翟街时总是处处遇冷,原来,自己已不是这个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了,之前曾有过三任第一书记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翟街村扎下根来,所以久而久之村民包括村干部都对“第一书记”这个名词不感冒,也不信任,认为“第一书记”只是个摆设,干不了事,更别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然而,张树林来到这个小山村后,通过日复一日地与老百姓朝夕相处,一切都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从驻村之日起,张树林克服种种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能够根据县委及新高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还主动参与翟街村日常农村工作事务,研究脱贫攻坚、民政救济、人畜饮水、乡村建设等对策。深入到翟街村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与群众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常、谋发展,走访所在村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人等。

来到翟街村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翟街村的村情民情,对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要求一一记在心头,也从中了解分析本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利用“农民讲习所”大力宣传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各项政策,边宣传扶贫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

“张书记这人实在好”

翟街村民赵××,早年随第一任丈夫嫁到太原,当时由于出嫁和户口迁移原因,其低保享受资格在本乡政策范围内被取消,而后与前夫离异,户口迁回原籍翟街村。几年后她再次出嫁到我县雁门关乡红墙村,由于其本人身患严重的甲亢,便再度向村委会和新高乡申请低保,但其本人属于“人户分离”,是不符合本乡政策范围内申请低保的,因而乡民政工作人员也一直未予办理。

对此赵××与其家人并不完全理解,情绪及其的不稳定,极有可能到更上一级的部门上访!张树林带领村维稳工作小组成员亲自上门,与其进行了沟通,又召开了座谈会议,分析解决办法,并向新高乡主要领导汇报了此事,请示商议协调方案,考虑到赵××本人身患严重的甲亢,且生活条件确实困难,最终经本乡领导出面与雁门关乡主要领导协调,决定由赵××现居住地给予办理,赵××本人与其亲属均对这样的结果表示特别满意,最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是张树林调解村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又一案例。

一年多来,翟街村在张树林的带领下,为打好矛盾纠纷攻坚战,全力保障维稳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黑恶线索排查工作,认真履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对排查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立即介入调处,及时将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一些有矛盾苗头问题,按照风险评估方案,划分等级,逐级落实解决,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则按照工作程序,实行建档登记,及时向上级汇报,请求协助,逐步化解。针对现阶段矛盾纠纷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发展,张树林在掌握矛盾纠纷信息的前提下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不等不靠,主动上门调处,掌握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一年多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中,张树林共排查各类大小纠纷60余件,矛盾排查率达98%以上,调解率%,成功率96%以上,防止个人上访5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要事不上访”的工作把控格局,翟街村的稳定工作在全乡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形象。

“老张办事有一套”

脱贫工作除了实干,还要依靠精神引领,为此张树林还着力打造翟街村的“致富能人”,树立主动脱贫的标杆。

村民翟××因家庭贫困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家庭主要致贫原因是缺乏资金,因为本人和配偶文化素质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自己一个人种点地和在周边打点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

翟××前几年外出打工,会一点电焊修理活,但是技术水平不够专业,张树林觉得有这点手艺基础,是翟××的脱贫优势,因此自费帮他买来电焊修理技术书籍,并与他一同研读,帮他解释看不懂的专业名词,翟××也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较为专业的技术,并于年经营起一家小型修理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逐渐地翟××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有起色和改善,于年底实现了自主脱贫,翟××也就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人”。翟××总是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离不开张书记对我的帮助,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农村没有自己的主打经济产业,单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再有三代人也翻不了身脱不了贫。为了实现翟街村早日脱贫致富,张树林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新的思路。年初,根据翟街村地理、土壤质地、灌溉用水条件、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与村情因素,选定了黄花菜种植项目,确定了兴办翟街村黄花菜种植产业项目——雨婷专业合作社,逐步开发建设了亩以黄花菜为主打产品的特色蔬菜种植园区。

一年多来,翟街村干部村民们和张树林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第一书记”。面对赞叹,张树林谦虚地说:我也没多大能力,只要乡亲们认可我,觉得我这个第一书记还行,我就一直和乡亲们一道撸起袖子干下去,和乡亲们一道战困难、斗贫困,一起迎接翟街村灿烂的明天。

张树林同志简介:

张树林,男,年7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原平市人,现年54岁,年参军,部队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工作,就职于原平市交通局下属企业-原平搬运公司,先后在办公室、汽车队任职,后任总务主任、党支部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年10月经原平市组织部门派驻到代县新高乡翟街村,任农村“第一书记”至今,在代县工作期间,表现突出,年荣获“代县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责任编辑:李志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