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在阳泉古玩城看到一张民国三十五年(年)的晋冀鲁豫边区山阴县“救国公粮收据”。
抗日救国公粮收据公粮,老百姓习惯称之为“皇粮国税”,就是农业劳动者依比例向统治者缴纳的农产谷物税,即田赋征实。
公粮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自周秦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及鲁国实行初税亩,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要向政府缴纳“皇粮国税”。
直到年1月1日,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这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陕甘宁边区军民亲如一家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向农民征收的临时性农业税被称为“救国公粮”。
这件文物,最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县别」一栏中填写的「岱县」,这一县名在近代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晋冀鲁豫边区老照片岱县,是一个古县名,唐武德五年(年)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贞观元年(年)省入博城县。
山东古岱县,距山西山阴县将近一千公里,为了这区区一千二百五十二斤小米,跑那么远的路,不值得!因此,文物中的「岱县」,显然不是指山东的古岱县。
难道是山西代县?
山西代县雁门关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今隶属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就在代县境内。
代县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名字:广武县、信桓县、代州、雁门县。
不管哪朝哪代,「岱县」这一名称从未在代县的历史上出现过。
而且,代县距离山阴县差不多有二百里地,交公粮没必要跑那么远,况且又是在炮火连天、战乱不止的抗战时期呢。
民国时期的山阴县城其实,文物中的「岱县」,就是山阴县岱岳镇。
山阴县,今隶属山西朔州,老县城在山阴城。年同蒲铁路修建,在山阴城附近的岱岳镇设了车站,岱岳镇便兴盛起来,山阴县的县城也随之迁到了岱岳。
岱岳,最初名曰“大狱”。明洪武二十年(年)大同府在今天的岱岳一带修筑监狱,始名“大狱”。
以后军、民渐增,商贾云集,形成集镇。因厌恶“大狱”之名,且地处大路要道,遂更名为“大要”(晋语中,狱、要都读作yao)。
山阴县民国时期老照片清康熙五十一年(年),山阴路防御都司移入“大要”,后人觉得“大要”太过俗气,遂改称霸气的“岱岳”(晋语中,“大要”“岱岳”都读作daiyao),一直沿用至今。
因山阴县城地处岱岳镇,且民国三十年初,当时的晋察冀边区以滹沱河为界,把代县与山阴县南山地区合并,称山阴县,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山阴县也称为“代县”,为了与原来的代县相区别,就取“岱岳”镇名,叫岱县。
河北张家口市察哈尔烈士陵园相关资料截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哈尔烈士陵园《烈士名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曹景和(—),山西岱县人(隶属于朔州),时任副营长,年牺牲于山西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