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胡雁)忻州市代县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内,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地排列着,阳光转化的电流通过电线输送到电网中,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见证“阳光收入”为当地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
高建新曾是代县阳明堡下沙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家人仅依靠几亩耕地过活,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家里两个学生,那些年为了供孩子上学,可以说入不敷出。”年,高建新经过技能培训,成为了这里的一名管护工人。“现在我每月在电站可以领到多元,加上妻子打零工和村里土地产出的收入,我们一家一年可以收入4万多块钱。”高建新说。
作为山西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脱贫前的代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全县7镇4乡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个,贫困人口人,贫困发生率达29.76%。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当地县委、县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谋划发展扶贫产业和新兴能源开发,利用当地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动实施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十三五”期间,代县共建成一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40兆瓦)、个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43.6兆瓦)和15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59.8兆瓦),总发电规模达.4兆瓦。
建起的电站,不仅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了新动能,也为贫困户带来了“阳光收入”。“村里的地大多是沙石薄地,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现在盖了电站,不仅地有用了,我们也有了工作。”高建新所在的代县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是忻州市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占地面积亩,年发电量可达万千瓦时,发电产值万元。
“电站不仅吸纳了周边村的多名贫困群众和3名贫困大学生就业,还通过流转亩沙石薄地,给当地村民一次性支付了30年的土地租赁费,共计余万元。”据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负责人王虎生介绍,“为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企业每年还拿出0万元用作扶贫资金,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不低于元的扶贫补助,一补20年。”
据悉,截至年10月底,代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4万千瓦时,收益.3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