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县 >> 代县新闻 >> 历史名关之雁门关

历史名关之雁门关

再过雁门关

陈毅

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

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

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戍念南星。

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它往东连平型关、紫荆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至黄河边。北依雁北高原,连通大同,南屏忻定盆地,直达太原。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就连大雁的南下和北归都会以此为主要通道,所谓雁门关也。

华灯初上的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也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吕氏春秋》叹其为“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其险可想而知。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据不完全的统计,自赵武灵王起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发生在这里发生的较大战事就有多次。这让雁门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他又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以险称道的雁门关长城关隘

战国时,赵武灵王曾针对北方游牧民族,力排众议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胡、楼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镇守雁门,使得匈奴多年不敢对赵跬步,确保了边境的安全。而对兵强马壮赵军来说,寄望拿匈奴边寇练练手。李牧曾创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战绩。其后十余年,匈奴闻李牧屁滚尿流。秦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收河南之地”,把觊觎中原的匈奴赶到阴山之北,并修筑了长城。

汉武帝时,下诏整修雁门关。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也因此成就了李广的“飞将军”之誉。

白雪覆盖的雁门关

至汉元帝时,王昭君也是带着国家使命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王昭君,这位女性不负众望,让长期战争烟云笼罩的雁门关一带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大宋初年,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众所周知的《杨家将》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杨家将士们,大多时间驻守在雁门关抗敌卫国,屡立战功。

在公元年,杨业任代州刺史,曾多次大败侵扰边关辽兵。公元年,在雁门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终士卒几乎悉数为国捐躯。在陈家谷他身负重伤为辽兵所俘,在高官厚禄面前宁死不屈,绝食殉国。成就了杨家忠烈千古的美名。

固若金汤的雁门关城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