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摸清古籍家底逾6万部71万册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山西古籍普查基本完成,目前已摸清家单位的古籍部册。 高雨晴摄

中新网太原1月18日电(杨佩佩)18日,山西省图书馆内,工作人员正将古籍的题名、著者、破损情况等信息详细登记在册。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刘亚男介绍,山西古籍普查基本完成,目前已摸清家单位的古籍部册。

中国于年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同年,山西省图书馆作为百年老馆,挂牌成立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古籍普查、名录申报、古籍修复等古籍保护工作。

山西历史悠久,古籍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乏珍本,尤以宋辽金元时期佛教典籍独具特色,体现着古代山西的刻书水平和三晋厚重的历史文化。刘亚男说:“十余年来,山西进行古籍普查,发掘出很多珍稀古籍。”

其中,山西博物院和高平市博物馆藏中国第一部雕版大藏经《开宝藏》,目前所知海内外仅存12件,其中3件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辽刻《契丹藏》连接起中国历朝历代雕刻大藏经的历史长链;太原崇善寺藏南宋《碛砂藏》和元代《普宁藏》是目前全国仅存不多的几部宋元版大藏经之一;山西省图书馆所藏北宋雍熙三年绛州刻本《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八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都是海内外孤本,有着极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此外,为推动古籍普查工作,年,山西进行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百余名志愿者深入该省各古籍存藏单位,进行古籍整理、著录登记、书影拍摄、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

刘亚男介绍,6年来,志愿者发现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古籍。其中,在运城市盐湖区图书馆发现宋元版《碛砂藏》零种、代县图书馆确认册中国最后一部木刻大藏经《毗陵藏》零本等,不仅是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果,也成为学者的研究素材。

截至目前,中国共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山西有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