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代县牌坊匾额欣赏
文摄/李培根
代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深厚,遗存古迹众多。在古城中心,最值得让人认真品味的,当属矗立在鼓楼周围的高大牌坊与悬挂在牌坊上面的古老牌匾。按传统习俗,牌坊大多是为当地的名人贤达所建,牌匾上的词句也是对名人贤达的颂扬。那么,代县的牌坊究竟为谁而建,牌匾上的颂词又是为谁而颂呢?仔细欣赏牌坊上的每一块牌匾,详解每一块牌匾上的字义,对我们重新认识代州古城,重新了解代州的古老文明,会产生有益的启迪。在鼓楼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耸立在鼓楼正前方的牌坊,这座位置显要的牌坊,是为明代兵部尚书孙传庭所建的。孙传庭,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县桂家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年),卒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年)。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明崇祯十五年任兵部侍郎、陕西总督。次年升为兵部尚书。孙传庭一生忠贞勇武,曾带兵多次击败外敌和农民起义军,成为明朝晚期最可靠的能臣。然而,崇祯十六年,在时机不成熟且朝廷一再催战的情况下,他被迫率军与起义军仓促决战,结果战死在陕西潼关。孙传庭战死的次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亡。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以此可见,孙传庭在大明王朝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明亡后,清庭为颂扬孙传庭的忠良,便在代州鼓楼前为他立了这座牌坊,并赐以“天朝良弼”美称。匾额中的天朝即指明朝,良弼即非常忠良的辅佐能臣。一个“良”字,既高度地概括了孙传庭优良的辅佐能力,也揭示出孙传庭忠良的为臣本质。这是清朝政府对孙传庭的最高嘉奖,也是后人对这个代州骄子的最高评价。在鼓楼东面的东大街路口,也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这座坊是专门为晋王李克用所建的。李克用(年-年),唐末将领,神武川新城人(今雁门北部),沙陀族。因其父护国有功,唐懿宗赐其国姓李。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李克用一生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曾数次击败威胁大唐王朝的军阀和外敌,救唐朝于危难之中。大唐王朝为表彰他的出色功绩,特封其为晋王,都城晋阳。牌楼东面牌匾上“季唐砥柱”四个字,就是对李克用力挽狂澜,保护晚唐得以延续的最高颂扬(季唐即晚唐)。唐亡后,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帝都由晋阳迁至河北魏洲(今大明县),灭梁后,又迁都河南洛阳。李家能够在乱世之中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三地称王称帝,全凭仗李克用打下的坚实基础。牌楼西面牌匾上“勋屏三京”四个大字,就充分肯定了李克用为后唐建立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李克用虽出生在雁门北部,但成名后长期定居于代州,死后亦葬于代州七里铺。因此代州人常把晋王当作代州的骄傲来颂扬。鼓楼北面的党校前面,也耸立着一座牌坊,这座牌坊是专门为明朝内阁首辅王家屏所建的。王家屏,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山阴人,生于嘉靖十四年(年),卒于万历三十一年(年)。万历十九年(年)秋,曾出任内阁首辅,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门关一带,民间常以"王阁老"相称。王家屏任内阁首辅期间,老成谋国、施政严谨、品格高古,受到后人的交口称赞。因王家屏致仕时为代州人办过不少好事(据传,代县民居上安置的镇脊兽,就是王阁老为代县争取到的特殊权利),归里之后又定居于代州鼓楼后街,因此后人便在其故居前立建了这座牌坊。牌坊匾额上书“黄阁调元”四字。从字意上讲:因为汉代的宰相府署都涂为黄色,而明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汉代的宰相,故以黄阁来尊称王家屏;调,即调理,元,即元气。合起来讲,就是在内阁首府里掌权的王阁老,负责着大明王朝元气的调理。这是多么重要的职位,多么高尚的工作!字里行间透露着后人对王家屏的崇敬,也透露着故里人溢于言表的骄傲。最显赫的牌坊当数鼓楼以南原南门遗址上的大牌坊,它高大,雄伟,是专门为忠烈勇武的杨业一家所建。杨业(?-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人,北宋名将。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杨业弱冠即是北汉的武臣,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北汉投降后,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即授杨业右领军卫大将军。其后,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驻守雁门关期间,杨业曾大破十万辽军,威震契丹,被称为“杨无敌”。雍熙三年,随军北伐时,因监军王侁威逼,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被包围于陈家谷。在无人支援的情况下,杨业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士卒死伤殆尽后,杨业全身数十处受伤,仍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杨业牺牲后,以杨六郎、杨宗保为代表的杨家后代毅然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雁门至河北一线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确保了大宋边疆的稳定。杨家将忠心耿耿保家卫国的事迹经千年传颂,不仅成为中华民族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楷模,也成为代州人的骄傲。牌匾上“忠武”二字,就是对杨门一家忠心报国、威武不屈英雄本色的最好颂扬。纵观四位英雄和贤达,虽然他们所处的朝代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聪慧和胆识在所处的时代里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书写出不凡的人生。他们是华夏的骄傲,也是代州的骄傲。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复兴时代,时代需要建功立业的贤达,也需要叱咤风云的英雄。代县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而且昔日的英雄就耸立在我们的身边。欣赏身边的牌坊,深究上面的牌扁,是我们认识英雄,学习英雄最好的机会。如果我们还不乏英雄情节,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重温先贤们的光辉业绩,鼓起我们的勇气和信(文中的匾额字义由崔涣奎老师确译)作者简介:
李培根,男,民俗文化爱好者。多年来,致力于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著有《代县婚丧礼仪》、《代州风情》、《代县方言大全》等。现担任《代州风情》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