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而位于山西代县的雁门关,便是汉元帝在位期间,王昭君主动请行与呼韩邪单于结成姻缘出塞的关隘。当然,除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外,我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镇守三关也是在这里。
除此之外,雁门关更有着“中华第一关”的美誉。这个时候或许大家会有所疑问,为什么将这里“中华第一关”呢?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古时的“外三关”,即雁门关、宁武关以及偏关。而这里恰巧也是我国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因此,“中华第一关”的美誉便由此产生了。
而就在小编一行人抵达雁门关前,我们差点取消了这个行程,原因则是当大家一听到要爬长城便望而生畏了。不过,还好我们最后坚持按原定的路线到此处游玩,若是当时没有坚持而选择直接返程回家,或许定会心有遗憾吧!
当我们走进雁门关景区时,为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我们选择请了一个导游为我们进行讲解。通过导游的简单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地利门的门洞上方匾额所书写的“埊利门”则是为唐朝时的女皇武则天所题名的。
正所谓:天时地利,有了地利门那么会不会有天时门呢?答案是没有天时门,但却有明代建筑天险门与其相对应。武则天在位时,曾造过19个字,而“埊”这个字是武则天在位时所造的一个字,这个“埊”字据导游讲解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因此若是来到雁门关,地利门一定是必去的,而“埊”这个字也是必须要认识的一个典故。
雁门关之所以被称之为雁门关也是与其建筑风格息息相关的,雁门关关楼两边的长城从远处眺望而看,宛如一个大雁的翅膀,其中间的关楼则是“大雁”的头,两山对峙其形如雁,所以便被称之为“雁门关”。
而雁门关中共有多处城楼,这些城楼在战时所起的作用便是诱敌深入。当敌人攻入地利门后,首先便会看到正南方的一处城楼,这时若是不了解雁门关,则会以为攻进这里便可将中原拿下。其实,这里在当时就是一个陷阱,当敌人进入“瓮城”后,便是死路一条,成语瓮中捉鳖的典故便是于战争年代所流传下来的。
关于中国古代的关隘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了解吗?如果有,欢迎到下发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