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 https://m.39.net/disease/a_r1kyug8.html在山西省代县新高乡洪寺村北约3千米,有座天台山,该山下有一处奇特的建筑群,这就是古人称之为“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的赵杲观。据观内碑载,赵杲观创建于北魏太延年间(公元年至年),以后历代多有重修和增建。赵杲观建筑群分南北两洞,现存的北洞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赵杲观主要景观有弥勒洞、九仙妆池、支腰石、碑林游廊、朝元洞、九仙洞、三清洞、药王庙、药王洞、自在庵洞、观音洞(又名三圣殿)、罗汉洞、青山寺、中解水库、送醋老人庙、钉盘碗师傅庙、李仙庙、三圣洞、赵杲洞、滴水洞等。赵杲观素有“天台十八洞”、“三晋第一观”之称,被赞为“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观”。赵杲观现存明代重修碑4通,清代重修及功德碑碣14通(方),民国重修及功德碑5通,清旗杆1对。并存有画像石8块,绘有观音老母救八难的故事图像。赵杲观最奇特的建筑有三处:朝元洞、九仙洞和三清洞。朝元洞。位于碑林游廊西侧,为砖座两叠,木楼五层,镶嵌于一道天然大石缝中。楼脊直插悬崖,造型格外独特优美,与整个山体揉为一体。五层楼斜成宝塔形,依层次塑有弥勒如来、玉皇大帝、玄上帝、接引诸佛等佛像。进入楼底洞门,里面并无楼梯,只有铁链一条,需沿着此链攀登而上,进入各楼层。最后爬出洞口,遥望山色苍茫,顿生蓬莱之感。九仙洞。位于朝元洞东北侧,原为玄女洞,又称九仙女洞。洞内塑代王九女像,洞外箭阁塑赵杲像。因距窟顶仅余二指半,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之说。三清洞。位于九仙洞西北侧,悬崖峭壁中间,倚石洞建楼三间,上层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像,中层塑关帝像。悬匾“横空出世”,现已建有悬空木栈道直达。以前只有一条20余米长的铁链悬于绝壁,欲登者需手脚并用攀爬而上。赵杲观原为道观,现佛道共存。相传公元前牟、晋国赵襄子为了统一北方,将其为代国国王的姐夫诱杀于沟注山上,赵襄子的姐姐听到自己的丈夫被害,也就摘下头上的笄子自杀了,于是代国的丞相赵杲便带领一些大臣和其她姬妾逃了出来,到天台山隐居修道。后人为纪念赵杲终身不仕,笃志道教,而建此观。尽管这是目前关于赵杲观的主流说法,不过“赵杲”其人却有出入,史书上虽有赵襄子灭代之事,但史料中却查不到“赵杲”之人。还有一说赵杲为汉相,也仅仅是传说。据《隋书》和《资治通鉴》所记,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北巡雁北,遇突厥兵突袭,逃入雁门被围,绝望中抱其儿子赵王杨杲而哭。后李渊派兵解围,崇信佛教的炀帝很有可能携子来此山礼佛谢佑驾之功,或许后世以“赵王杲”讹传为“赵杲”,也未可知。代县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雁门关及雁门关段长城、阳明堡机场战斗遗址、阿育王塔、元明楼、西陉关、极乐寺、杨忠武祠、洪济寺等。其中杨忠武祠为宋朝著名的“杨家将”后人所建,位于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祠堂创建于元代至元16年(公元年),分为前后两院。殿内正中为杨业与余太君塑像,两侧为八子塑像,东、西、南三面为杨家历代名将塑像。杨家当年在战争中使用的战鼓铜锣,也陈列在殿内门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