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县 >> 代县简介 >> 张村的茄子张村的蒜

张村的茄子张村的蒜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作者:弓肉富(一)张村的茄子张村的茄子,是远近闻名的名优特产。在我的记忆中,村子东北叫母树湾、磨头道的地方,两侧都种着紫不溜秋的茄子。茄子上市后销往崞阳、原平、轩岗等地。茄子无纤维,个头大,品质优良。市场上只要说是张村的茄子,马上就会销售一空,相当走俏。张村的茄子可炒煎烩焖烧蒸炸调,美味可口,尤其是将茄子蒸熟后和张村紫皮蒜泥一起调和,做成一道菜叫“蒜调茄”,口感细腻,味道鲜美,百吃不厌。张村茄子品质优,在于它独特的栽培技术。茄子喜湿,宜种在二洇湿地,要上面是生土下面是虚土。为了达到上生下虚的要求,要把地用长条锹上下倒腾一遍。具体做法是,把地先开成一条40公分宽、80公分深的道沟。然后,先把上面的活土层依序垫到沟底,再把露出的生土翻上来,垫在翻下去的活土层上。这样上下倒一遍,才能栽茄子,所以张村人叫倒地茄子。茄子锄苗后及时开沟追油饼肥,并打枝培土。因茄子挂果后,枝干不堪重负,所以追肥时必须培土稳固。每株茄苗开始留两个杈,随着生长期,再留两个杈,每株就有四个杈,老农叫它“四明楼”。以后,“四明楼”再留两个杈,一株就有八个杈。每个杈能挂一个茄子,一株茄苗能挂六个正常大小的茄子。每个茄子1-1.5斤,一株能产7.5斤,每亩植株为棵,一亩地少说也能产斤茄子,产量十分可观。因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免检产品,不愁销售,因此张村老百姓家家都种茄子。(二)张村的紫皮大蒜说起原平的大蒜,不能不说张村的紫皮大蒜。原平境内滹沱河沿岸南阳、阳房、下社、磨头、张村等村子是原平大蒜的集中产地。因其地势低洼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大蒜的生长,所以这一带老百姓都种大蒜。老祖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起了大蒜,我推测大概是明初。元末明初,常遇春“火烧万家庄”后,原村被毁,村民逐渐西迁到现址。在原址腾出大片湿地,正好适合种植大蒜。因其收了大蒜后,还可种一茬黄豆,经济效益可观,所以年年种植不断,延续到解放初达到鼎盛时期。张村当时每年种有多亩大蒜。(赵相龙摄影)大蒜是春化阶段生长的农作物。在上一年的秋季就要把来年准备种蒜的土地深翻一次。经一冬天的风吹雪盖把害虫冻死,地表吹干。第二年春风前,趁大地没有解冻,施足农家肥,把上层冻干的土块砸碎耙平。种蒜时节和种麦子一样,农家谚语“麦种顶凌”,其实蒜也是顶凌下种。还有个谚语说蒜“清明不在家,入伏不在地”,意思是清明前的春风时节,必须下种,入伏前必须起蒜。清明前栽蒜,能延长春天较长的生长期。这样在春风时节,土地刚解冻三四公分,就破垄栽蒜,栽好后浅浅地埋上一层解冻土就可以了。蒜发芽很快,栽上七八天就破土露出绿芽了,一行一行煞是好看。经过两次锄草松土,任其自然生长。两个月就开始抽苔,这时已到芒种时节,应该收获蒜苔,并在其行间复播黄豆。夏至过后,黄豆已出苗。接近三伏天时,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大蒜,土话叫“起蒜”。这时家家院里摆满了新收获的大蒜,妇女老人坐在院里编蒜。把个头一般大的编成一辫,每40头编为一辫,每25辫为一捆。不准备出售的就搭在屋檐下、空房内,让其通风晾干。准备出售的鲜蒜放在院里,那些大蒜经销商,披着短掛子,把手藏在烂褂子里以指交方式讨价还价,成交后及时运走。(赵相龙摄影)张村的紫皮大蒜为四六瓣儿,瓣大好去皮,味灵香辣,臼的蒜泥隔五天不变色不变味。所以销路很广,南下忻州、太原,西去神池、五寨、河曲、保德、偏关,东去定襄、五台,北走繁峙、代县、大同,远到京绥一带,名气远播。种蒜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种玉茭等其它作物,以年市场行情测算,一辫头蒜能卖到40元,普通中蒜卖30元,三等小蒜也能卖10元。一亩地除去籽种,能收15捆蒜,算下来一亩收入1万多元。还有一茬复播黄豆,少也能产斤,两项加在一起收入约元。可惜近年来张村种蒜的寥寥无几了。我总回忆当年面蒲滩、磨头道一带绿茵茵的大蒜,如诗云“春蒜尖尖刚露头,早有雀儿垅上游”。作者简介:弓肉富,原平市新原乡张村人。年5月出生,年参加工作,历任原平副食品加工厂、糖业烟酒公司出纳、会计、门市部主任、保管组组长。年退休,定居张村。著有个人回忆录《人生如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