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探秘品味历史与美食的完美交融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1.html

代州探秘(续)离开雁门关景区后,我们心怀对代县熬鱼的渴望,急切地踏上了回城的路。然而,迎接我们的并非繁华的市井,而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雁门十八弯”。在这漫长的40分钟车程中,每一次转弯都伴随着我们的惊呼与尖叫,恐惧感如影随形。不过,当熬鱼端上桌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惊险都化为了值得的满足。代县熬鱼在忻州一带享有盛誉,我们寻得一家名为“小贾熬鱼”的夫妻小店。询问老板娘熬鱼滋味,她笑答:“老贾虽去,味道依旧。”品尝间,夕阳已斜,我们踏足另一处名胜——边靖楼。

代县,古称“雁门郡”“代郡”,因隋朝州郡改制而得名代州。这片土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滹沱河穿流而过,孕育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它不凡的历史地位。地处中原与塞外漠原的过渡地带,代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最古老的长城始建于战国赵国,历经汉、北齐、隋、宋、明的修葺与扩充,直至清朝,代州城逐渐失去了其军事防御功能。代州之重,无需过多赞誉,因为长城的砖瓦已将历史的沉重刻在山峦之上,它们永恒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尽管烽火已逝,但这里的百姓依然珍视着山水与长城,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续写着不平凡的生活篇章。而代县鼓楼——边靖楼,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年),以边塞安定、靖边安民为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鼓楼。其雄伟壮观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亲自莅临,被其恢弘气势所震撼,挥毫写下“万里长城第一楼”的赞誉。远眺鼓楼,其高悬的巨幅牌匾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置身其中,不禁感叹鼓楼的雄伟与人的渺小。鼓楼的第三层南面,悬挂着由雁平兵备道汤豫成所书的“声闻思达”巨匾,其高3米,宽9米,气势磅礴。而北面第三层,则高悬着知州杨弘志所立的“威镇三关”巨匾,匾高3米,长8米,字迹遒劲有力,令人望而生畏。这两幅巨匾的墨迹清晰可见,仿佛赋予了鼓楼生命,使其在四面八方都透露着不可抗拒的威严。台基之下,一道石券门洞静默地躺在那里。沿着门洞拾阶而上,鼓楼的壮丽景色即刻展现在眼前。城内街巷,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与边境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正是这些普通的代县儿女,铭记着众多英雄豪杰曾在此地英勇奋战。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璀璨历史,也正是在这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得以延续。沿着鼓楼的石阶拾级而上,官制青砖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这些青砖,虽无言却见证了无数英勇抗争的岁月,与代县儿女共同铭记着那些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正是通过这些青砖,在代县这片土地上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夕阳余晖映照下,红色霞光洒满天边,鼓楼在霞光的映衬下更显庄重。孩童们轻轻敲响那面寓意祈福的战鼓,鼓声“咚咚”回荡在空旷的街巷中,然而,这鼓声并未能吸引路人驻足,唯有阁楼上的观景人被这鼓声深深打动,久久无法平静。鼓楼虽仅占地平方米,却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登高之情与佳作。其辉煌,非言语所能形容。离开鼓楼,一行人沉浸在静默之中,或许他们也像我一样,让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翱翔……当我们寻至代县文庙,夜色已悄然降临,文庙虽已闭馆,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旧吸引着人们。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庙,在夜色中,精美绝伦的孔雀蓝琉璃更显璀璨夺目,为这座古庙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倘若你已厌倦了故宫的红墙黄瓦,不妨来山西探访,这里散落着众多古迹明珠,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风采,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在庙前的广场上,一座小巧而精致的灯笼拱门静静伫立,每个灯笼上都巧妙地隐藏着谜语,等待着游人的智慧与解答。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在夜色中回荡,他们沉浸在这简单的猜谜游戏中,而那扇古老的大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却无人知晓。只有我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试图从万仞坊的门缝中,探寻那千年的故事与沧桑……这趟探访文庙的旅程,在短暂的游览后便结束了,但内心的向往却愈发强烈。对于热爱自然风光的游客来说,名山大川无疑是首选;而那些钟爱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山西则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这里的每一处古迹,都值得你跨越千山万水前来探寻。当你站在这些历史的见证者面前,它们会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你内心的疲惫与困惑,并赋予你深邃而悠长的历史情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