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策划大同会战,在晋北包围歼灭日军,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

年,受够了列强欺压的清政府决定逐渐扩大留学生规模,将大批优秀人才送到日本学习军事。这些能被公费选拔留学的自然都非普通人,早就抱有侵华目的的日本人,安排教官对他们极力拉拢,培养私人关系,以便将来能派上用场。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受到优待,自然也感动不已。当时中国的军事人才大多有留学日本经历,若干年后,这批留学生大多称霸一方,那批教官却成了侵华先锋。国家利益之中夹杂着私人情感,这就是抗战初期,中日之间复杂的关系。

阎锡山

当年山西有20个留学名额,其中政府公费支持的3人,品学兼优的阎锡山便成了其中之一。他于年到达日本,经过2年预科,1年实习,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学习,而他的教官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侵华日军军官板垣征四郎,还有一位同样有名的同学叫土肥原贤二。这些人对阎锡山照顾有加,而阎也无意于学识,大半时间用来参加社会活动,据他自己回忆:“实际用于功课的时间不及其半,故每逢考试,辄以意为之。”但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不少日后日本军方的上层人士。

年3月,阎锡山学成归国。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打拼,逐渐成为执掌山西的大军阀。而“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也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年,日本又发动“华北事变”推动“华北自治运动”扶持代理人。刚开始他们就盯上了阎锡山,先后派出日本驻华北使馆武官高桥坦、驻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等人到山西拉拢。但阎锡山既不点头,也不拒绝,极力敷衍。此时,蒋介石也对他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他还面临着红军要求抗日的压力。

板垣征四郎

他曾形象地把这一局面说成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哪一个也不能碰着”。于是他就这么在夹缝中寻求生存,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即你来山西打我,我才抵抗。因此,在年,日军发动南口战役时,蒋介石要求出兵增援,他极力推脱。华北大部是平原,西部的山西是连绵起伏的山地,从军事上看,日本要在华北站稳必须要攻占山西。他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才派出3个师增援。可惜察哈尔的刘汝明部不战而退,晋军的李服膺部又反攻不利,日军占领了南口,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山西,阎锡山这时候才开始紧张起来。

蒋介石又来电,说要调30万中央军入晋协助抗战,阎锡山一想你这30万军队进来不连我山西都踏平了,哪还有我啥事,于是拒绝了,并豪言要调集30万晋绥军在大同与日军决战——他精心策划了一个大同会战方案,企图在大同一口吃掉日军:即以退下来的李服膺部守住大同要塞天镇、阳高一线,掩护后方军队集结,并相机将日军引诱到大同东部的聚乐堡国防工事前。以王靖国的19军占领聚乐堡主阵地,阻击日军。以杨澄源的34军和刘茂恩的15军集结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以傅作义的35军及绥远骑兵旅集结于北面的丰镇、兴河一带。一旦日军进入口袋,便以南北夹击之势将其包围歼灭于晋北。

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和日军进军路线

不得不说,这个假设日军主攻方向为大同的战略构想,是很有想象力和魄力的,一旦实现了抗战的历史都可能改写。但人算不如天算,东条英机率领的察哈尔派遣兵团以优势兵力进攻天镇、阳高,阎锡山并未派兵增援,李服膺部被迅速击溃,此时大军尚未集结完毕,聚乐堡前的王靖国也支持不住,四处求援,“大同会战”的基础已经动摇。

更让阎锡山惊出一身冷汗的是,另一路日军从察南的蔚县进攻山西广灵,随后又直捣灵丘,这路日军的指挥官正是板垣征四郎。阎锡山瞬间便明白,日军的主攻方向并不在大同,而是企图强行冲破平型关,再南下雁门关包抄大同的后路。这一带是纵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地形非常复杂,自古都是用兵禁地,被称为“静态的战役走廊”。又刚好处于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的结合部,两个战区都疏于防范。板垣师团正好趁着这个空档钻了进来。

日军为何对山西的地形这么熟悉呢?这要从板垣征四郎说起,这是阎锡山留学期间的教官,两人关系匪浅。年,板垣以探望学生顺便到五台山旅游为名,要求进入山西。但他此行既不乘飞机也不坐汽车,而是骑马沿着蔚县到代县的公路,途径广灵、灵丘一路参观了平型关,然后才转到五台山。对山西的地形早已探知得明明白白了,阎锡山这位学生还带着他参观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军工厂。后来板垣师团的进军路线正是沿着当年旅游进入山西那条路线。

晋绥军

这时阎锡山才如梦初醒,急忙将准备用于大同会战的兵力南调到雁门关一带,只留少部分兵力在大同城郊,相当于放弃了大同,大同会战的计划也随之泡汤了。这个计划不仅没围住日军,还差点被日军围了。

这位日本老师板垣征四郎,曾教给阎锡山不少军事知识,但毕竟还是留了一手。在距离阎锡山毕业回国28年以后,又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声东击西”军事课。还把自己藏了近30年的国际关系课也教给了他,那就是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而没有私人情感。阎锡山学这一课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总的来说为时不晚,还算值。从此以后,他算是看清楚了日本人的真面目,当年的极力拉拢只不过是想把自己当棋子。此后一段时间,他坚定了抗日立场,还处决了手下抵抗不力的大将李服膺,给舆论作出了交代。

参考资料:

1、《阎锡山早年回忆录》阎锡山;

2、《晋北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编;

喜欢内容的麻烦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