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堡阳明堡古城村牌楼古城村牌楼

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近日,代县阳明堡镇党委、政府邀请省内外30多名专家学者考察镇域内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请专家们献计献策。中国人民解放军63集团军原副政委马清云,中国文物报文物专家、记者陈力忠,中国文化报住山西记者站站长郭志清,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协会主席常嗣新,山西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李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历史学教授李书吉,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原社长王灵善,山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文才,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春平,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福生,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阎树娟,山西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知名作家杨遥等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云集阳明堡镇,参加考察研讨,积极建言献策。

专家们用一上午的时间,对阳明堡镇的广武古城遗址、羊舌祠、和府、南关刘家大院、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该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存深感震撼,认为该镇战国时期由赵武灵王始建的古广武城遗址是最古老的古城遗址,白人岩禅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创建的最早的净土宗道场,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打得最有影响的战斗,阳明堡南关刘缸坊是明清晋商队伍中最成功的商业团队之一,因此阳明堡镇作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重要军防体系39堡12联城的重要城堡,是名将纵横的军事重镇、佛教兴盛的文化大镇、丝路繁华的商贸古镇、壮我国威的抗日名镇,是长城脚下的“天下第一堡(镇)”。

代县广武古城遗址东城墙

最古老的古城遗址

位于阳明堡镇的广武古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在代州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历史学教授李书吉先生引用唐代《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宋代《太平环宇记》、清代《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述。他说,战国初期,七雄争霸中原,无暇北顾,北方的楼烦、匈奴、柔然等少数民族乘机发展壮大,并南下至恒山附近,占据山西北部地域。赵肃侯为加强北部边防,曾在雁门山上大规模修筑长城。到其儿子赵武灵王时期,一方面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军事防御设施的建设,在雁门关下的阳明堡镇,建起了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的广武古城。这是代县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城,也是中原大地现存的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正是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城中,多少将士纵横驰骋,演绎了一部部金戈铁马、名垂千古的活剧。西汉时,为了与匈奴进行最后的决战,刘邦进驻雁门关下的广武古城,因不听谋士娄敬的劝告,贸然北进,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团团围困。后采纳陈平之计才得以死里逃生。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雁门郡太守牵招镇守古城时,一面积极备战,北伐鲜卑;一面组织民众修筑宏大的水利工程雁门渠,将雁门山上的泉水引入城中,彻底解决了城中居民缺水吃的问题,直至现在人们还能看到古城村北那条荒废了的雁门渠。隋大业十一年(公元年),隋炀帝北巡长城,在代州古城被突厥围困。在这危急时刻,是李渊、李世民父子领兵救援,打败突厥才使隋炀帝化险为夷。隋炀帝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与马邑王仁恭共同北备边朔,这就为隋朝灭亡留下了伏笔。唐朝中后期,黄巢起义爆发,唐僖宗一面从长安仓皇出逃,一面命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军征讨。李克用的部队凶悍善战,黄巢起义军禁不住攻打,很快便败亡。李克用为挽救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克用死后,就葬在阳明堡镇的七里铺村,其墓葬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封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也算是一代帝王啊!

赵武灵王建起的这座古城,历经秦、两汉、曹魏、晋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十几个王朝的轮番统辖。至北魏熙平年间,因大地震的破坏,被迫迁往城东7.5公里处的上馆城,即今日之代州城。昔日的古城已经淡化成了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古城东西南北四面还断断续续地保留着一些古城墙遗址,透过这些残破的古城墙,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古城的宏大规模和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这座古城遗址,文化学者马春生建议,作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39堡12联城”之一的古城堡遗址,应该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严格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和开发。同时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对古城村进行特色风貌乡村改造,依托古城遗址搞好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其打造成阳明堡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

净土宗祖庭白人岩禅寺

最早的净土宗道场

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在发言中对阳明堡镇的白人岩给予极高的评价。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座落在阳明堡镇西北,东邻雁门关西陉口,北倚恒山余脉累头山,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东晋时期,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出生在雁门楼烦的慧远大师云游来到这里,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四去化缘,招募民工,在这里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白人岩禅寺,修身说法,传经布道,弘扬佛法。慧远大师后入庐山修行,在庐山期间,曾派弟子法净、法领去西域取经多部,主要著作有《大智论抄》20卷、《法性论》2卷、《庐山集》10卷等。他倡导弥陀净土法门,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白人岩禅寺作为慧远大师创建的第一座禅寺,自然也就成了净土宗的祖庭。

白人岩禅寺的规模相当宏大,建有山门、天王殿、正殿、藏经楼、伽蓝祖师庙、禅堂、东西廊庑及钟鼓楼等。东西北三面悬崖环抱,南面谷口深涧,山岚河色尽收眼底。建寺多年来,一直是佛教信徒出家修行、诵经拜佛的佛教圣地,也是历代文人隐居古寺、潜心读书的清净之地。明代兵部侍郎张凤翼、兵部尚书孙传庭青年时代就都曾在此隐居读书,最后科举及第,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代重臣。

对白人岩的旅游开发,专家们建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让游客看看庙、拜拜佛上,而要深入挖掘白人岩蕴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讲好白人岩的故事,包括慧远大师的故事,张凤翼和孙传庭的故事等等,靠文化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

最有影响的抗日战例

说起阳明堡,名气最大的要数阳明堡飞机场了。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九·三”大阅兵,接受检阅的十支英模部队方队中,有两支就与代县有关。一支是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一支就是夜袭阳明堡飞机场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这次大阅兵更加凸显了这两次战斗在抗战史上的重大意义。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代县的“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和“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双双名列其中,更加提高了阳明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战斗发生在年10月,当时,日军突破山西北部的晋绥军防线,侵占代县、崞县后,继续向南进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师旅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团进至滹沱河南岸的苏龙口、刘家庄一带时,发现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附近不断有日军的飞机起降。经侦查发现,在阳明堡镇西南3公里处的滹沱河畔,有一座日军飞机场。该机场抗战前是阎锡山修建的简易机场。日军侵入代县后占领了这座机场,强迫大批老百姓进行强修扩建,停放着24架飞机。忻口战役期间,这些飞机每天3架一群、五架一组轮番到忻口、太原轰炸,使国军损失惨重。晚上日军飞机就停放在这里。

弄清情况后,陈锡联团长和三个营长研究作战方案,决定趁黑夜袭击阳明堡机场,把这些飞机炸掉,并要求此战必须速战速决。10月19日黄昏,各部队向预定地区秘密开进。赵崇德营长率领3营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偷渡滹沱河,以第9连警戒阳明堡方向可能来援的日军,以第10、第11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从东西两侧隐蔽进入机场,当进到距飞机大约30米时,被日军哨兵发觉。赵崇德营长当即命令突击队发起攻击。刹那问,枪声大作,手榴弹、机枪一起开火,弹片炸破油箱,飞机顿时着了火,机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敌机仓内的值勤驾驶员迷迷糊糊地应战,自己打着了自己的飞机。激战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八路军共歼灭日军一百余人,炸毁、烧毁敌人飞机20多架,削弱了日军的空军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部队正在进行的忻口保卫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师师长刘伯承接到战报后,激动地说:“团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报告送到抗日大本营后,蒋介石半信半疑。在晋绥前线作战的国民党官兵更是视为戏言。然而,此后一连十多天,忻口和太原的国民党守军都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国民党飞机还特意到阳明堡一带侦察,发现机场一片残骸。直到这时,他们才相信八路军创下了奇迹,真把日寇的机场给炸了。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周恩来:“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抗日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蒋介石也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颁发了嘉奖令,还奖励了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2万元大洋。这也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唯一受到蒋介石现金奖励的战例。

最成功的晋商团队

会议期间,专家们参观考察了阳明堡南关的刘家大院。

这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宅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二进院落布局,依次建有南房、过厅、仪门、正房、两侧为东西配房及耳房。轴线东有前后二进侧院,后院建有绣楼。正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是典型的明清风格。

据南关村王里道的《刘氏家谱》记载,刘氏家族是在明代从忻州解元村青石头街迁移到代县阳明堡镇南关村的。开始靠务农为生,到了四世祖刘显时,眼看刘氏家族人口越来越多,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为生活所迫,他拖家带口走西口,到了内蒙归化城的土默川。初到土默川的刘显,人生地不熟,做生意没本钱,只好靠苦力开垦那一望无际的茫茫荒地种高粱。因为土默川是蒙古部落的游牧之地,所以土地十分肥沃。那年月正赶上风调雨顺,刘显所种高粱喜获丰收,堆积如山。卖高梁赚钱不仅解决了刘显一家的吃穿问题,还使他们过上了富裕生活。刘显生性憨厚,常拿钱粮救济附近的居民,深受大家爱戴。

有一天,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来到土默川讨饭吃,别人讨厌他,不但不给他吃喝还打他骂他。而刘显看到老人可怜,就热情招待他,不仅给饭吃,还给他打酒喝。老人酒足饭饱之后并没有走,却跑到水井口呕吐起来,引得大家对他非常讨厌。然而没想到第二天这口井却散发出扑鼻的酒香味来,打起的井水全都变成了美酒,人们这才意识是“酒仙爷”来帮助他们了。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也说明刘显是受了某件事的启发才萌生了用高粱酿酒卖钱的念头。于是,他就从老家把刘氏家族有造酒手艺的亲戚朋友们都叫去帮忙,正式开办了“刘缸坊”商号,一开就是数百年。“刘缸坊酒”靠诚实守信买卖越做越大,占领了整个蒙古大草原市场。刘氏族人从阳明堡南关起身到土默川的“刘缸坊”,里的路程沿途都有“刘缸坊”的字号。刘家究竟赚了多少雪花白银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发大财后的刘掌柜便在家乡阳明堡南关村买田置地,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大院。由寿山堂、聚鑫堂、敦厚堂、怀仁堂、老院、旧院、新院、红大门、义校、绣楼、东阁、西阁和刘氏宗祠等组成,各种建筑高下叠置,比肩联袂,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宅院墙壁均用水磨砖对缝砌筑,廊檐前伸,围合成多进四合院。院落中砖雕、木雕、石雕和精美匾额比比皆是。斗拱、挂落、门罩、窗棂、照壁和所有梁柱穹顶,无不精雕细刻,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阳明堡刘氏家族深宅大院的豪华和气派。专家们考察时看到的刘家大院只是当年整个建筑群中保存下来的一个院落,通过这一个院落也能让人们感受到昔日刘氏家族的辉煌。刘氏家族由农而商,由商而仕,后世子孙读书科考及第者大有人在。九世祖刘永吉科举及第后,做官做到清朝的户部郎中。清光绪三年(公元年)山西普遭旱灾,饥民流散。刘永吉给家乡捐两白银赈灾,其身在皇城,情系家乡之举确实令人敬佩。

阳明堡的刘家经商虽然没有祁县的乔致庸、平遥的日升昌名气大,但其刘缸坊酒业能够占领整个内蒙古大草原,也算是最成功的晋商团队之一啊!

除了以上介绍的四“最”景点和遗址外,阳明堡镇还有方圆数公里的汉墓群,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王墓,有为纪念春秋时晋国上大夫羊舌叔向而修建的羊舌祠等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6年阳明堡镇被省政府审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无怪乎专家们一致认为阳明堡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堡(镇)呢!

阳明堡镇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这样丰富的文化遗存,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呢?专家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搞规划思路要新,起点要高,要有大手笔。要与代县雁门关的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打好战国广武古城遗址这个品牌,积极申报争取设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编制好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广武古城军事博物馆,以此为龙头,将军事文化、佛道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串起来,形成独特的旅游路线。第二,要深入挖掘各个景点的文化内涵,编写一些引人入胜、脍炙人口的导游故事,让游客想听想看,愿听愿看,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阳明堡旅游观光。第三,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改造景点景区周边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

思路已经理清,目标已经明确,阳明堡镇党委、政府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着手编制全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率领全镇人民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把阳明堡镇打造成真正的文化大镇,旅游强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堡(镇)。阳明堡镇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