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历史文化名城代县雄城

代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雁门郡、代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历史文化遗址众多,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为国保文物,文庙、钟楼等为省保文物。中国19座舍利塔之一的“阿育王塔”高耸入云,万里长城第一楼“代州鼓楼”声闻四达。

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农民画绘画之乡。境内名胜古迹达处,其中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包括古文化遗址8处,古墓葬10处,古建筑22处,其它5处。总体格局为“一心三线”,即以代州名城景区为中心,北向串联雁门关景区延伸至大同云岗旅游景区,南向串联赵杲观森林公园等景点延伸至五台山旅游风景区,东向串联杨忠武祠、七郎墓等景点延伸至五台山旅游景区。

1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九塞尊崇第一关”

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勾注山。古称勾注塞,又称西陉关。《吕氏春秋》云:“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明代整修九边,才将古雁门关从西面的铁裹门迁至这里。勾注山群峰海拔米以上,崇山环抱,地势险要。雁门关是中原通往北方的门户,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就有多次。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民族融合文化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交流情。自古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之说。雁门关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2净土祖庭白人岩

深山抱古刹,净土宗祖庭白人岩

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

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白人岩位于代县西北部,距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20公里。是山西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多年前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因寺前有孤峰耸起,岩体白色,状若仙人而得名。白人岩寺始建于东晋,亦称“白仁岩寺”,是中国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出家、讲经说法的第一道场。在峭壁凹处,有两泓清冽泉水,一甜一苦。

3云外仙阁赵杲观

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赵杲观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

赵杲观位于代县境南部交口乡洪寺村附近的天台山沟壑中。这里山高峰险,群峦叠翠,峡谷幽深,溪水潺潺,涧深林密,古木参天,峭壁如削,石洞深邃,宫观架于其间,环境优雅清静。天台山今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宫观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文庙

代州文庙位于代县城内西南隅,系古代尊孔崇儒兴文办学之场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园果寺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坐落于代县东大街的县政府后院内。该处原是圆果寺址,可惜寺已不存。据说,为弘扬佛法,阿育王将原来分属八国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建塔座用以供奉,所建之塔均以“阿育王塔”称之。

6鹿蹄涧杨家祠堂

杨族祠堂背依雁门山,南眺五台山,“襟覆宿宿之灵,带滹沱之秀,周围沃壤,左右流泉”,景致幽邃,清雅宜人。是迄今所知仅存的由杨业后裔主持建造的杨族祠庙。现整个建筑群虽曾历尽沧桑,但保存尚属完整,弥足珍贵。

7代州州衙

代县自隋朝起到二十世纪初一直为州建制,代州衙署在现在的县政府大院内,衙署座北向南,清初扩建。原有州署大堂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柱粗两围,斗拱规整,一九七五年拆毁。现存建筑有衙门、二堂、三堂。

8老爷庙(关岳庙)

9阳明堡西太后路居

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于凌晨化妆成民妇,率光绪帝及诸王大臣等,仓皇逃离紫禁城,开始了为期1年4个月的逃亡生活。根据《清实录》、《庚子西狩丛谈》等资料统计,慈禧太后一行从8月30日进入山西天镇县,至10月19日由风陵渡渡过黄河,离晋达潼关,在山西境内共经历50天,沿途在27个地方住宿,有府城、州城、县城、村镇。其中在代县阳明堡驻跸的时间段,她首次下达了“严行查办”义和团的谕令,成为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

10边靖楼

提起代县建筑

最先想到一定是

边靖楼

边靖楼位于代县城内中心,亦名“谯楼”,俗称“鼓楼”,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平定,安定。代县是山西北部要塞,境内有勾注、雁门之险隘,唐、宋以来乃中原之北边,战事频仍,楼以“边靖”为名,有祈盼边界平定安宁之涵义。“谯楼”则是古代城门楼的专用名,可供瞭望敌情。楼上悬鼓,供报警之用,故其又有“鼓楼”之俗称。

昔日兵家必争之地

今日文化名城!

古色古香的代县古城

热情好客的代县人民欢迎四方佳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