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关公文化”在我国已流行上千年。“关公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遍布全国的关帝庙了。作为有余年历史的古城,太原城内曾经也是有许多的关帝庙,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位于羊市街南边的“国保”单位——大关帝庙了。
在这张清道光年间的太原城图里,可以看见把大关帝庙标为“武庙”,太原市内当时有“许多”关帝庙,只有大关帝庙被称为“武庙”,可见它的“尊崇”地位。
而“城图”中,“武庙”周边的陈家巷,傅家巷,几百年来,还是“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很好的传承了城市历史。图片中,就是百年老巷傅家巷了。
进入大关帝庙内,看了看并不算大,前后两院,还有“偏院”或者叫“配院”吧。前院很宽阔,后院虽然不大,但有明代“春秋楼”,内有木梯,可上二楼。看了看院内许多建筑,均为“明清”遗存,相当的“古老”了。
看了看简介,大关帝庙所处的位置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左文右武”的平面布局,具有选址的科学性,是研究中国明清城市布局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遗存。遗憾的是那张“城图”中没有看见文庙。当然,还详细介绍了大关帝庙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绝对是对得起“国保单位”的称号。
而在大关帝庙的大院里,还有对万里茶道“申遗”的相关介绍。万里茶道,始于十七世纪末,南起我国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罗斯圣彼得堡,途经中、蒙、俄三国,全长一万三千余公里,是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著名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的主角之一,就是著名的“晋商”,而关于“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是对它“最”详细的描写了,乔致庸一声“走了”,就是踏上万里茶道的第一步了。
其实万里茶道“申遗”,也是“旧闻”了。早在年3月,国家文物局就将“万里茶道”可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段首批提名点45处,其中山西有8处,大同得胜口古堡群,右玉杀虎口,代县雁门关,太原大关帝庙,榆次常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祁县古城,泽州碗子城。
而本次万里茶道“申遗”,则是中、蒙、俄联合申请,国内也是8省市(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报团”,看来大关帝庙“申遗”,也算是搭上了“顺风车”,“申遗”变得相对“容易”,一旦成功,也是太原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大关帝庙又要“名声在外”了。(本文只发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