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中三泉村崇文尚武的杨家将后裔美名

白癜风QQ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892.html

汉高祖刘邦白登山之战失利后,退到原平地界,挥舞大枪捅开三个泉眼,解了军马干渴。由此典故,有了后来的“三泉”村名,生出三个三泉村:北三泉、中三泉、南三泉(后分为曹三泉、李三泉)。

北三泉是赵氏三泉,中三泉是杨氏三泉,都属于这一方水土上的名门望族。

笔者曾多次穿越过中三泉的大街小巷,一样的土墙窄巷,一样的灰房瓦舍,但寻觅不见这个来自代县鹿蹄涧杨家将后裔的地标性建筑,颇感失望。

明朝时,先后有三位杨氏先人从鹿蹄涧走出,然后在崞县地面上择地而居。最先落户崞县的是十五世杨天祥,在崞县最北端的镐村定居;之后是二十世杨彬移居滹沱河东岸的南头村;再后来二十四世的杨升风尘仆仆走到崞县之南端的中三泉,成为中三泉杨氏始祖。

杨升在这里以农为本,耕读传家,三子天爵、天保、天佑将这一纯朴的农耕文化认真继承和传扬。天佑生儿子清、在,杨在生11子,家族人口从此繁盛起来。

杨家将故事为中国老百姓广泛传颂,已经有近千年的时间了。这支北宋时代出现的爱国将领集体和民族英雄群体,其指向是以杨业为首的保边名将。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精忠报国之家族,他们以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杨家将为什么近千年来深入人心、辉耀日月的根本原因。

杨家将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事迹享誉千古,催人奋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讴歌杨家将,塑造和演绎出的杨家将英雄群体中众多鲜活人物形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家将文化。

而杨家将的后裔更是在长久的文化继承中,将崇文尚武的杨家将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中三泉杨氏做得相当精彩:

文有五大举人齐成名,各领风骚数十年——

杨麟定,雍正丙午科()举人;

杨月桂,嘉庆庚申恩科举人,后任河曲县训导;

杨树昌,道光辛卯恩科举人;

杨淑,道光己酉科()举人,解元;

杨文炳,淑子,光绪丙子科()举人。

光绪版《续修崞县志》中有杨淑小传,传曰:杨淑,字仪一,中三泉人。幼颖悟,嗜学,中道光己酉解元。座师胡延教二子孚佑、孚宸,俱成进士。著有《一松轩古文集》。

武有十二武士振家声,杨家功夫有传人——

乾隆壬辰科武进士杨崧;

乾隆辛卯科武举人杨足发;

乾隆癸卯科武举人杨劲;

嘉庆戌辰恩科武举人杨钰;

道光壬午科武举人杨钺;

道光乙酉科武举人杨建勋;

道光甲午科武举人杨廷翰;

道光壬辰恩科武举人杨贵猷;

道光乙亥恩科武举人杨锋;

咸丰壬子科武举人杨景春、杨景荣;

同治壬戌恩科武举人杨锦泰。

就是他们,创造了新一代的传奇。

顺治初年,因战乱不断,广大百姓流离失所。在山西,清兵依照“圈地令”夺民田为官庄,驱逐当地百姓,任其背井离乡;或将田主变为佃户,令其耕作交租。史志文献载:清军在山西圈地达万亩,给山西人民带来了人为的大灾难。

在这样的乱世,当地一些土寇趁机侵扰百姓,掳掠财物,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百姓的安宁,不畏强暴,奋起反击,舍身取义。中三泉村的杨名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杨名声,没有科举功名,纯为一方豪侠义士。当土寇劫掠丘峪等村时,崞县知县范印心率领兵勇前往剿除,杨名声自告奋勇随同左右。夜深人静,范印心、杨名声等在临时的营帐里商讨剿匪大计,群寇突然包围营帐。杨名声眼疾手快击灭蜡烛,让知县范印心等人从旁侧突出,自己奋不顾身与贼众杀作一团。贼寇于情急黑暗之中,误将杨名声当作范印心,团团围攻。杨名声虽胆识、膂力过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战死。

范印心对于英勇赴难的义士杨名声甚为痛惜,为其家高挂“志士仁人”匾额,并勒石以志哀感。范印心亲自撰写了《吊名声节义文》,全文如下:

杨名声,崞邑三泉人也,讳名声,字光宇。生而有胆力,尝以气节自任。弱冠游庠,义勇天成,崞邑之士咸称许之。国初,土寇肆掠,秋榆等村被祸尤酷。知县范印心领乡勇壮丁往剿之,请名声翼辅其间,设帐计谋。方夜半,群贼突入帐房,欲得范公甘心焉。名声不求自保,灭烛混影,扶范公越垣已避,而名声遂脔杀之。范公痛之甚,书“志士仁人”四大字悬其门,又勒石以志哀感,推为“仁义智勇”云:念痛毒之害,不辞从戌,公之仁也;笃师长之谊,甘捐其躯,公之义也;灭烛救公,几作仓皇,公之智也;以一敌众,毫无畏惧,公之勇也。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临书痛心,一字一泪,九泉之下,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中三泉村至今保存着有关武举人杨廷翰的一道圣旨,让我们看到了皇帝诏书的模样和圣旨的行文格式。文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风,用表庭闱之训。尔杨发寅,乃山西太原营千总杨廷翰之父,义方启后,毂似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于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绪于韬钤。兹以覃恩,赠尔为武略骑尉,锡之敕命。於戏!锡策府之徽章,洊承恩泽;荷天家之庥命,允贲泉垆。制曰:怙恃同恩,人子勤思于将母;赴桓著绩,王朝锡类以荣亲。尔张氏,乃山西太原营千总杨廷翰之母,七诫娴明,三迁勤笃。令仪不忒,早流珩瑀之声;慈教有成,果见干城之器。兹以覃恩,赠尔为安人。於戏!锡龙纶而焕采,用答劬劳;被象服以承庥,允光泉壤。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旧时的中三泉杨氏宗祠,消逝于岁月的长河里,在新修的《中三泉杨氏族谱》中记载了祠堂楹联的内容,一看即为大手笔。联曰:

脉涎鹿蹄涧,涧从水,水自有源宜其往过来续;

地据蛇狮坡,坡属土,土堪成物应许本固枝荣。

卜吉地于中泉,由明至清十六世衣冠继美;

诒嘉谋于后裔,惟耕与读数百年德泽如新。

联语不谬,事实如此。新时代的中三泉后杨家将后裔,继续秉承祖先崇文尚武的精神,刻苦励志,努力向上,精英人才辈出,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以下便能拉一长串名字:杨廷荣、杨建业、杨郁春、杨一先、杨国翰、杨畅生、杨庆堂、杨堪、杨成文、杨保仓、杨金泉……

最值得一提的是杨明星,著名企业家,年6月从台湾回乡省亲时,为中三泉村学校投资40万元,兴建起一座标准化小学,被命名为“中三泉明星小学”。

我从明星小学前轻轻走过,再一次穿过中三泉村不太宽敞的街道,在村西观赏了几棵高大壮硕的核桃树,然后从一条土道上绕出,拜谒了村外建成不久的龙泉寺。听说,中三泉村的杨氏族人正在酝酿重建家族祠堂的大事,我心甚喜。

杨家将文化和他蕴藏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现象,同时也是符合时代精神、历时弥久的先进文化。

新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杨家将的文化和精神无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帜。高擎杨家将精神这面旗帜,就可以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和动力,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和壮志。杨家将精神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而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弘扬杨家将精神。

中三泉,努力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