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南下称雄,金国成为障碍,卧榻之侧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120/4294211.html

公元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在大蒙古国正式建立前后,蒙金之间皆有着复杂多变的关系。“天下扰攘,互相攻伐,人不安生。”

时逢战乱,民之苦也。蒙金时期战事相连,虽偶有间歇,但攻伐之势,然必亡其一方。蒙金双方,从战事发展来看,后起的蒙古占据着大多数的主动权,使得金朝节节败退。所有蒙金之间的攻伐,将以蒙古一方的主事者为线,力展双方复杂的交战境况。

一、蒙古伐金的背景

公元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先后灭亡辽和北宋。在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国发展达到巅峰,章宗后期开始由盛转衰。12世纪时期,位于金国西北的蒙古开始在蒙古草原上慢慢发展壮大起来,最初它是“世供奉于辽金,而总隶与鞑靼。”而经由合不勒汗、俺巴孩汗、忽图剌汗以及也速该时期的发展,至铁木真时打出血族复仇的旗号,对金朝进行强劲攻掠。

金朝最初设立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对蒙古地区进行管辖。每年蒙古草原各部都需要向金国朝贡,金国设置东北招讨司进行统隶,但金国并不允许他们直接进贡到朝廷,大多情况下是在榷场进行。正如《蒙鞑备录笺证》所载:“于塞外受其礼币而遣之,亦不令入境。”

因此,在成吉思汗正式建立政权前都还没有直接面见过金国皇帝,在此之前也包括刚建立政权初始,蒙古也还是一直臣属于金朝。如年的斡里札河之役,铁木真就曾因塔塔儿部叛金,从斡难河率军与金师一同灭之。因此,铁木真还被金章宗完颜璟封为札兀惕忽里。此时的铁木真还未羽翼丰满,议及伐金,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元史》所载:“帝始议伐金,初,金杀帝宗亲咸補海罕,帝欲复仇。会金降俘等俱言主璟肆行暴虐,帝乃定议致讨,然未敢轻动也。”所以此时蒙古还把金朝当为上朝来供奉。“元年丙寅(年),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

大蒙古国的建立,开始了蒙古的东征西讨,随着蒙古草原各部统一的实现,战争扩张性以及游牧民族随着战争日益膨胀的掠夺性,再加之复仇旗号的高扬,战火逐渐烧向了金国。而因为蒙古侵金的具体时间,史书上记载的并不一致,所以此处参证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的时间年为蒙古伐金时间。

《元史》中出征时间如下:“(六年辛末春)二月,帝自将南伐……。”年铁木真“今奉天命其为成吉思汗或强者之汗”之时已经时年44岁,到年初蒙古经过几年的积极备战,成吉思汗开始了正式的南伐。

如下将以蒙古侵金时间为线简要概述铁木真在金的作战情况:金国虚实对于铁木真的南侵极为重要,其实早在誓师南侵之前,双方也是多次侵扰相伐,如:“五年庚午春,金谋来伐,筑乌沙堡。帝命哲别袭杀其众,遂略地而东。”“金主允济嗣位,有诏至蒙古,传言当拜受。蒙古主谓金使曰:‘新天子谓谁?’曰:‘卫王也。’蒙古主遽南面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怒,欲俟蒙古入贡就害之。蒙古主知之,遂与金绝,益严兵为备,数侵略金西北之境,其势渐盛。金人皇皇,禁百姓传说边事。”

蒙古的多次扰掠,使得成吉思汗大致了解到了金国的虚实,断绝了对金国称臣纳贡的关系。此时的金国国主卫绍王完颜永济优柔寡断,虽俭约守成,但并没有什么安邦治国之能。另外,他还忠奸不分,不懂知人善任,听信他人谗言,不信任边关将士所报的军事实情。

如当时边关金将纳哈买住觉查到蒙古将兵将要侵边,便奔告于金主曰:“近见其邻部附从,西夏献女,而造箭制楯不休;凡行营则令男子乘车,盖欲惜马力也,非图我而何?”而金主卫绍王认为他擅生边隙,并将其囚禁起来。

由此可见金国国运的衰微、金主的不才、北边边防的松懈等等,这与正处于勃勃生机、备战充分的蒙古截然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遂于年,成吉思汗认为此时是南图中原的好时机,就用为父祖复仇的名义誓师伐金,正式拉开了征掠金国的战争帷幕。

二、蒙古伐金

成吉思汗自己亲率大军向金进发,后方由脱忽察儿留守,前方命哲别率先头部队打前阵。主力部队重点从抚州(今张北)—宣德府(今宣化)—居庸关这一路线向中都方向前进。年七月,哲别率领的先头部队先后顺利的占领了乌沙堡和乌月营。金军统帅独吉思忠被罢免,由参知政事完颜承裕继任。

蒙古将兵乘胜追击,而新任的完颜承裕不敢迎战,金军自抚州退军,整装驻兵于宣平。八月,蒙古将兵追到宣平附近的会河堡,金军惨败。随及进兵至居庸关,居庸关守将完颜福寿见闻,弃关而逃,居庸关失守,蒙军遂顺利入关,直抵中都。参知政事梁堂镇抚中都,全城戒严。金主完颜永济听闻蒙古兵至,初欲南奔汴京,但金兵誓死迎战,而蒙军损伤较重,十月,“遂袭金群牧监,驱其马而去,金主乃止。”在哲别奉命攻打宣德、居庸关、中都一线时,成吉思汗还派有另一路大军攻打金国,即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的西路军,此军向西攻打金西京(今山西大同)。西京留守胡沙虎恐慌之下,手足无措,弃城而走。蒙军遂顺利占领西京。

自年10月起,他们先后攻克了云内、东胜、武州、朔州、丰州。年11月,“是时,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县)、弘州(今河北阳原县)、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怀来(今河北怀来县)、缙山(今北京市延庆县)、丰润(今河北丰润县)、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抚宁(今河北抚宁县)、集宁(今辽宁兴城西南),东过平(今河北卢龙县北)、滦(河北滦县),南至清(今河北清县)、沧(今河北盐山县),由临潢过辽河,西南至忻(今山西忻州市)、代(今山西代县),皆归大元。”

之后,蒙古经过这番劫掠,胜利北退,修整部队,伺机而动。这年的蒙古,不但掠取到了丰富的财物,而且从当地抢走了几百万匹的战马,致使想重建骑兵战队的金国已无力可施。总之,此番可谓是战果累累。

虽然是大张旗鼓的对金进行攻掠,但每攻占一座城池后,并不留兵镇守,抢掠一番就放弃了,因此无论是西京还是昌、桓、抚等地,蒙古军撤退后,金朝又先后收复了这些地区。待成吉思汗退北修整完善后,年秋再次率兵向金朝进攻。这次进攻的目标是西京城。此次攻金,成吉思汗采取的策略是攻其两翼,趁机分散并消耗金国兵力,便于日后再战中都创造条件。

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队,过阴山,相继攻打桓、昌、抚各州县。随后,西京再次陷困。在西京,成吉思汗只留用了一部分兵力,重在围城,无意于真正的攻打。其主力部队藏于东北角的密谷口,待“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师来援,帝遣兵诱至密谷口逆击之,尽殪。”援军被灭,金副元帅兼西京留守抹然尽忠继续率军坚守。

蒙古军面对高大坚固的城墙,由于缺乏攻城的器械,所以一时还无法攻下。成吉思汗正在城下督战,反被流矢射中,由于成吉思汗受伤,蒙古军就未再深入,撤回阴山附近驻守。二次伐金就此结束。金主完颜永济还以抹然尽忠保卫西京有功,进官三阶,赐金百两、银千两,进拜尚书右丞,行省西京。

从二次伐金结束后直到年7月并没有大的战事。克宣德府,攻德兴府的事在《元史》中所载为八年癸酉(年)秋七月。此为成吉思汗开始对金发动的第三次进攻。蒙军在顺利攻下宣德、德兴数州后,进军至中都附近的怀来,大败金左丞完颜纲和元帅右监术虎高琪,金军一路溃败,被蒙军追到居庸关北口。

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居庸关也素为绝险之地,两年前蒙军虽曾攻克过,但之后,金国吸取教训,加强了重要关口的防备,派重兵把守,并且铸铁为门。面对此道天险,成吉思汗自知如照此前的强攻极为不利,于是留下客台、薄察二人带兵留在北口外,假装攻打,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偷取飞狐道,南入紫荆关。

同时,速不台和哲别也带军突袭居庸关南口成功。最后,金军守将只能投降,居庸关沦陷。经此之战,成吉思汗取得了这条随时都可以直捣中都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通道。成吉思汗攻金以来一直使金国军队连连失利,这也在金国宫廷内部产生了巨大反响。

面对着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年9月,当年丢弃西京而逃的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改立丰王完颜珣为帝,即金宣宗。当成吉思汗得知金朝皇帝卫绍王已经被害,完颜珣被立为新君,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所以趁金朝发生宫廷政变,一片混乱之际,于这年秋顺势大举入侵。

此次大军分为左中右三路,成吉思汗与其第四子拖雷率领中路军,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右路军,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率领左路军。三路大军齐下,中路军主要奔向华北大平原;右路军则循太行山东麓南下,由南进攻;左路军从中都出发沿海岸,过平川,向东北方向进攻,攻入了辽宁地区,占领了女真族的发祥地。

与此同时,另一军木华黎也得令攻打密州(今山东诸城市)。面对蒙古大军的强攻,因金兵主力都集中在中都,地方兵力有限,地方将领几乎无力抗衡,只能纷纷向蒙军投降。“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蒙古的三路大军简直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横扫中原,到年的春天,黄河以北地区几乎尽被占据。大胜之后,三路大军集军于中都城北。此时的中都几为孤城一座,年5月,金宣宗决意南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妄图靠黄河这道天险来躲避这场灾难。

“(九年甲戌夏五月)以完颜福兴(承辉)及参知抹然尽忠辅其太子守忠,留守中都。”金宣宗南迁过程中发生契丹乣军兵变,乣军主帅斫答遣使乞降于蒙古。得知金主南下,成吉思汗遂复图南侵,命契丹族将领石抹明安援助斫答,“合其兵围燕京。”

此时可算蒙古第四次伐金的开始,此次致使中都告急。金宣宗害怕中都失陷,于是也将完颜守忠召回汴京。年7月,太子离开中都,仓皇逃走。10月,木华黎又率领军队直接攻打辽西,辽西各地纷纷举城降蒙。这样金国的东北地区几乎被分割殆尽。有辽王耶律留哥、发动叛乱的浦鲜万奴以及锦州的张致。

所以金朝的政令在东北已经无法推行,致使中都得不到周边的应援,内外不通,孤城一座。中都被困已久,留守的完颜福兴与抹然尽忠向汴京告急,金宣宗虽有派人援助,但任人不当,派遣的李英在霸州青戈一带被石抹明安截击。

年5月,中都无援,蒙古大军涌入,两名守将一个服毒自杀,以身殉职,一个潜逃,中都陷落。攻下中都后的蒙古军,在城中肆意抢掠。成吉思汗一方面继续派兵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又派遣使者前往汴京发布谕降,希望金国能够就地投降。

“秋七月(年),遣乙职里往谕金主以河北、山东未下诸城来献,及去帝号为河南王,当为罢兵。”但金主宣宗拒绝投降,于是各路蒙古大军继续攻战并且加强了攻势。“是年(年),蒙古取金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成吉思汗的第四次攻金虽然没能如愿的让金国投降,但是将黄河以北地区侵占殆尽,金国所余的势力只残存在黄河以南一角。

故对蒙古国来说,仍然是大获全胜。在此之后,成吉思汗留兵将中都地区牢牢控制着,但不再亲自对金发起攻势。于年春,回宿克鲁伦河行宫。年8月,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赐金印,又赐象征大汗权威的白色大纛一面,并通告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把征服中原地区的全部大权交予了木华黎。

三、总结

在漠北草原,由于蒙古各部人口逐渐增加,至12世纪,大漠南北,分布了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蒙古部落,他们世供奉与中原之主,先是臣服于辽,后因金国崛起,辽亡于金,遂又供奉于金国。铁木真还曾因斡里札河之战,被金主章宗封为“札兀惕忽里”。

但后来,由于大蒙古国的迅速强大,金国的衰落,助长了成吉思汗的侵略气焰,在金主卫绍王当政时,毅然断绝了与金的臣属关系。此后,两国互不相属,蒙古大军大举入侵金国,双方长期争战。

其中,成吉思汗虽诏谕金国,封金主为河南王,意即让金国臣服于他,但金主并没因此妥协屈服。最后,虽然金国被大蒙古国所灭,但它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权,没有臣服于敌国,并无从属关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