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雁门关,目睹边塞雄浑壮阔,感受一夫当关

雁门关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唐朝诗人李贺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描绘了边塞风光,勾勒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诗中所提到的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为“中华第一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雁门关景区入口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与嘉峪关、山海关、玉门关、阳关齐名,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边塞情怀,成为边塞文化的代表符号。

嘉峪关长城古道

清明节前,雁门关积雪未融,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很是新奇。穿过景区内的明月楼,只见雁门寨民俗村道两旁,新旧房子交错(民宿、村屋),无言讲述着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雁门寨

明月楼是明代建筑,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一道门户,正中上方嵌有“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十分壮观。

明月楼

小张导说,雁门关景区分为古雁门关、明雁门关两个景区,我们先游览古雁门关景区。进入边贸街,走近卖特产的摊档,热情好客的雁门汉子听说我们是广东来的,端起牦牛奶说:尝尝吧,天气很冷,暖暖身子。

继续往上走,经过“江南道”的木牌坊,来到北门,也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形象地描述了雁门关的险峻和重要的军事地位。脚下的石板,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坑坑洼洼,甚至裂开,诉说着多少悲欢离合,见证了雁门关的沧桑变化,颇具风韵。

石板

古关道依山势而建,蜿蜒盘踞在山峦之间。过了雁门关关城后,沿着陡峭的台阶爬到雁塔平台,远眺关外,一派苍凉,此没“大漠孤烟直”,只见“千山复万山”。绵延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当时的雁门古塞就建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上。

关外

作为万里长城一部分的雁门关长城,虽不如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好多人和事:“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历史事件均与此有关。明清以后,雁门关虽屡有重建,但随着国家统一,雁门雄关逐渐荒废了。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雁门关两次伏击日军,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又一个大胜仗。

绵延起伏群山攀登兵营

中午时分,爬了近千级台阶,终于登上敌楼,敌楼有两层,供士兵驻扎和存放武器,兼有瞭望敌情的功能,是游客感受和体验古代边塞军事文化的建筑景观。

此时的楼内,唯我一人,透过瞭望口,远望烽火台,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沧桑感,往事已越千年,雁门关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关隘了,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如果把漠北草原比作中国历史演变的大后台,那么雁门关就是演绎一幕幕波澜壮阔、金戈铁马历史剧的出场门。

敌楼

从雁塔下来,爱好书法的朋友还可以到历代文人雅士歌颂雁门关的碑林,碑林规模宏大,上下六个平台,有上百座石碑。

碑林

到了雁门关,建议朋友们,沿着古关道,穿过古城门,看看雁门关长城,爬上关隘,登上敌楼,目睹边塞雄浑壮阔,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当然,景区还建有长5.2公里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是登山喜好者的好去处。

雁塔

雁门关,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